如何規范財務會計行為
財務管理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籌資,投資,運營,成本,收入與分配管理,其中涉及預算與計劃、決策與控制、財務分析等環節。
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籌資管理 2、投資管理 3、營運資金管理 4、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會計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㈡ 如何運用會計准則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摘要】 近幾年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會計信息失真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上市公司的社會形象,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使信息使用者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因此,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一個從政府到社會公眾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相關問題作了具體的分析,並提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應該採取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 質量特徵 採取的對策一、會計信息的質量及質量特徵會計信息的質量是指會計信息產品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就是會計信息所應當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即會計信息為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而必須具備的那些特徵和特性要求,它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的約束。要想全面、正確地理解會計信息產品質量特徵的本質,必須認識到會計信息質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使用對象、社會環境、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基本本質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相對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內含的質量特徵和特性均滿足用戶需要,並在一定條件下實現諸特徵的最佳組和。
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它是聯系會計目標與實現目標之間的橋梁,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約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會計目標的要求。在會計目標被定義為決策有用性的前提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就是使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特徵。投資者把資源投資於企業,目的在於未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資本利得等,出於這一目的,投資者需要做出持有還是出售的決策,債權人需要做出是否貸款的決策,等等。這些人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會計信息,即有利於他們做出決策的信息,對其預測未來時會導致決策差別的信息。所以,相關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質量特徵;由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擁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獲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他們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虛假和誤導的信息都比沒有信息更有害,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質量特徵。會計信息的其他質量特徵有:可比性、重要性、及時性。
二、新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影響美國國家商務部在1999年度報告中將新經濟定義為:「新經濟指在過去的15年中,由於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高速的電子通訊以及Internet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得到改進的市場的不同名稱加在一起的簡稱,包括『信息經濟』、『網路經濟』、『數字經濟』、『知識社會』以及『風險社會』等。」新經濟的特徵主要表現為:信息化經濟;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以智力為支撐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面向未來的經濟。新經濟對會計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受到以下兩種挑戰:
1.國際需求與國內需求的挑戰。新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企業跨國化的發展造成資本和信用的跨國流動,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各國經濟與企業的發展與他國緊密相連,會計信息在全球范圍內交流成為必然趨勢,會計信息質量特徵一方面要滿足本國會計目標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滿足國際經濟環境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需要,財務報告使用者廣泛化和多樣化,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受到挑戰。
2.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的挑戰。新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信息不完全導致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雖然經濟主體的「有限理性」也導致不確定性,但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對稱表現為事前和事後不對稱,相應地帶來了兩種不同的後果:一種是由於信息事前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問題,另一種是由於信息事後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問題。這些都使會計環境的風險加劇,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如何應對環境變化顯得十分迫切。
三、關於我國構建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的幾點設想1.建立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納入框架體系中。「概念框架」一詞是在1966年由美國會計學會(AAA)在《基本會計理論報告》中提出。此後,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以及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也紛紛效仿建立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會計准則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提高了會計准則制訂的效率。我國目前尚無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新頒布的具體會計准則已達到較高水平,使得現有的企業會計基本准則在理論上與具體准則不匹配、不協調。因此,修訂企業會計基本准則、建立概念框架顯得十分迫切。在修訂時應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徵作為概念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明確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在會計基本理論中的地位,有利於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理論研究深入發展。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徵要符合我國的會計目標的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徵主要取決於會計目標,由於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國的會計目標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號概念公告中指出:「財務報告應當提供有助於信息使用者評估報告主體預期現金收入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的信息」,國際會計准則也將會計目標規定為「決策有用性」,受會計目標的影響,美國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偏向於相關性,德日的會計目標定位為「受託責任觀」,其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則偏向於可靠性。
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目前並不十分明晰,但主要體現的是「受託責任觀」,這基本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但所有者缺位現象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實現。筆者認為,「決策有用性」是指對信息使用者有用,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委託人等相關各方,因此「決策有用觀」實際涵蓋了「受託責任觀」。根據新經濟時代的特點,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大大增加,「決策有用性」將有利於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會計目標應定位為「受託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二者的結合,這樣才能與會計信息使用者擴大到全球范圍的變化相適應。
3.構建多層次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的建立可以借鑒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模式,但要考慮中國的國情。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應多層次化,第一層次為總體質量特徵,即有用性;第二層次為主要質量特徵,包括可靠性、相關性、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性;第三層次為次要質量特徵,包括如實反映、公允性、謹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前瞻性和實質重於形式;會計信息的制約因素包括及時性、成本效益原則及相對性和動態性。
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應該採取的對策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有賴於企業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生產與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其中,企業會計信息生產是企業會計師在企業經營者領導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利用會計勞動手段,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如實反映。為此,若將經營者對企業會計工作的蓄意干擾、企業會計師的業務素質低兩因素擱置不論,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企業會計准則的質量與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由於審計問題已經成為今天的焦點,本文在此就不再贅述,本文著重從會計信息的生產方面來考慮,如何更好的生產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一)必須建立嚴格而不繁瑣的會計准則
中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應該向IAS看齊,力求制定出一個通用,簡約的高質量會計准則。我們可以欣喜的看到,2001年,財政部印發了關於中期財務報告、固定資產和存貨的三項會計准則,並且發布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還正在起草《企業會計准則 每股收益》和《企業會計准則 終止經營》這兩項會計准則。中國證監會也先後出台了《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2002年,證監會、國家經貿委頒布了《公司治理准則》,並且首次組織了對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的聯合大檢查。這些事件准則的制定正是在我們的證券市場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況下及時的提出來的,同時也以較為簡約的風格順應了IAS的特點。我們國家這幾年會計准則的制定、出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跟別的國家來比較,這個速度是驚人的。另一方面從質量上看,我們目前已經非常迅速地在接近國際規范的水準,這應該說也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取得的非常大的成績。所以世界會計師大會在中國召開,是對中國會計行業的認可。包括對會計准則制定的認可。
(二)必須保證會計准則嚴格執行,及時披露
由於知識經濟時代和創新精神在會計界的影響,為了適應一些行業的特點,我們制定了相關的一些方法,但是由於缺乏實踐,往往造成被一些套利企業所誤用,這些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借著新方法手段,藉以取代會計准則,這些公司無不是其財務人員在CEO的授意和逼迫下,利用自己熟悉會計制度、熟悉審計稽查的思路和方法大肆造假,大肆違規。
會計准則實質是一份「社會契約」,是企業的各外部產權主體與經營者通過談判達成的關於通用會計規則的約定,是與企業剩餘有關的各利益主體的代表進行博弈的結果。既然大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就要求每個人都必須不折不扣的予以遵守,否則就不適合再在游戲里出現,也就是必須被「除清」。
(三)提高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防範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要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心智結構,承擔起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展的責任。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和職業人員的後續教育,使每一個經營者和會計人員努力學習掌握現代管理經營知識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經營者和會計人員要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相適應的經營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強法制意識,另一方面要增強道德自律意識,增強道德責任心和責任感,保持職業良知。
(四)改善會計人員的從業環境
重拾會計誠信必須注意到在現在所發生的很多財務事件中,盡管會計人員是很不光彩的,但是,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來自更高層領導的壓力的。會計人員的地位一直是爭論的問題,並且一直會爭論下去,但是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高級管理人員,尤其是公司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從公司長久發展來考慮的話,就會給予會計人員一個沒有任何壓力與合理要求的會計環境,使得會計人員可以獨立行使和發揮其專業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為高質量的信息。如果我們的CEO們繼續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大肆逼迫財務人員造假,就會如美國一樣,股市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通等一連串公司欺詐案所引發的信任危機。目前,美國投資者的普遍感受是「玩股」等於「玩火」。一些調查結果顯示,近一段時間,美國投資者有的轉而投資房地產,有的轉向國庫券,有的轉向黃金市場,還有的轉向投資藝術品。財務「造假」公司股價一夜之間由幾十美元跌到幾美分,嚇走了股市投資者。從而導致公司失去血液,從而走向滅亡。為消除美國股市的信任危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提交有本人簽名的財務報告,如有不實之處,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個人負有法律責任。可見公司財務問題絕對不僅僅是CFO,而且更為重要的因素來自於CEO。盡管美國進行多方努力,以化解這場信任危機,但仍有很多分析家認為,恢復信心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伴隨著股市的暴跌,美元也明顯貶值,美元與歐元的比價已經跌到1∶1的心理界限之下。股市和匯市的動盪互相交織,可能嚴重影響美國經濟的發展。只有我們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我們的會計人員一道,共同營造一個高效的會計環境,才會真正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重拾投資者的信心,建立一個誠信的會計環境。
(五)改進與完善會計信息的披露
從可靠性談會計信息的披露。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法規法則,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其次,會計信息來自於企業日常的經濟活動,如果企業能按現代企業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減少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若年終財務報告採用企業內部公示的制度,對預防會計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種有效方式;第三,要進一步完善注冊會計師的會計制度,對於不負責的注冊會計師,要進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責任,給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個較好的經濟和法律環境。
從相關性談會計信息的披露。現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與需求者相關,對決策分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拘泥於目前這種通用模式的財務報告必然滿足不了使用者千差萬別的需求。因此,必須改進和完善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突出其相關性。首先,要解決歷史信息滯後性與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內信息與表外信息互補的財務報告體系。第三,規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六)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的治理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通過競爭的市場所實施的間接控制,或稱外部治理結構,包括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兼並市場等等。其二是為實行事前監督而設計的直接控制或稱內部治理結構。它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組成的一個三級結構。在我國現有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中,企業外部所面臨的產品市場變得激烈了,但是仍缺乏來自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的競爭,因此外部治理結構是不健全的。內部治理結構方面,我國國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組織機構(職工代表大會、黨委會、工會等老三會和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新三會),但相互之間責權界限不清,運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會計不是兼顧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而成為經理人直接操縱反映其意圖的工具。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包括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逐步培育經理市場。這些外部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構成了對經理人的威脅機制。(2)規范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要對復雜的新、老三會進行責權的明確劃分,必要時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權力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3)建立和完善對經理人的績效考評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加大處罰力度,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凡是由企業經營者個人行為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應由企業經營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了加大刑事處罰力度外,還應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進行民事賠償。民事賠償的主體應是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者即企業經營者,而不是企業法人實體,更不是會計行為主體。民事賠償制度可以增加企業巨額潛在的訴訟風險,使得會計造假成本升高,從而遏止經營者造假。
㈢ 如何規范公司財務管理
管理觀念和模式落後。有些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甚至對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認識,管理思想落後,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致使其職責不分,財務管理混亂,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 改善中小民營企業運營資金管理的對策。資金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企業整體效益的高低,是中小民營企業內部控制中確保資金運作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內容。因而,加強中小民營企業運營資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轉變觀念,加強融資管理,拓寬融資渠道,不同籌資渠道的資金成本不同,通過多種融資方式的融合,才能實現降低資金成本的目的。企業的融資主要有兩種形式: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一是依靠資金管理中心實現內部企業相互融資,充分發揮資金管理中心的資金管理作用。二是利用商業信用融資,合理運用相當於取得了無息貸款。中小企業剛起步時,主要靠個人投資或利潤留存的方式來追加投資。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來源主要靠外源籌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轉化為自己的投資。根據企業的資金狀況,靈活調度資金,減少企業外部貸款,節約利息支出,從而降低企業整體資金成本。 其次,強化資金管理,樹立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觀念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轉期的長短涉及到企業內部各方面。資金管理需要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配合,不能為提高業績而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大量增加。企業經營者要樹立財務管理觀念,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和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實現企業內部整體資金的集成管理、統一調度和有效監控。資金管理工作要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資金管理工作的好壞關繫到企業整體效益。最大限度地爭取現金流入和流出同步,使資金得到最高回報和創造最大價值。在不影響信譽的情況下,可以推遲支付應付款。中型民營企業比小型民營企業要規范,他們採用匯票付款的處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合法地延期付款。 再次,了解中小民營企業現金管理的規律,健全預算機制要做好資金預算管理工作,應建立健全全面的預算管理機制,重視支付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嚴格控制現金流入和流出,進行預測、分析、控制。企業要建立健全賒銷制度,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制訂賒銷業務的信用標准,做好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強化資金預算管理,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機制,切實改變以經營計劃預算為主的預算范圍單一、資金預算形同虛設的狀況,擴大到生產經營、基建、投資、籌資等在內的全面資金預算。 最後,處理好中小企業與債權人的關系。中小企業生產首先要處理好與債權人的關系,使債權人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當企業存在季節性生產或者銷售時,企業需要大量臨時性流動資金,這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弱,信用等級低,致使金融機構等債權人不願將資金貸給中小企業。企業在對金融機構進行選擇時,應該選擇對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有幫助的金融機構。在平時工作中,中小企業要主動與金融機構等債權人保持良好的關系,讓其了解企業,看到企業的發展前景。
㈣ 如何加強財務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一)提高業主認識,強化私營企業財務管理
財稅機關應切實加大 《經濟法》、《稅法》、《會計法》、《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級對財務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強化財務管理意識。尤其要從私營業主入手,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從而使業主走出誤區,更新財務觀念,增強守法經營和依法理財的理念。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實際狀況,最大限度地降低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影響,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針對不同層次,按照不同要求,以點帶面,一方面推廣財務管理好的企業的經驗,另一方面對財務管理差的企業進行檢查督促,限期改正。
(二)健全財務制度,規范私營企業財務管理
督促企業盡快建立和健全企業日常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企業任何涉及資金的經營活動,都應當有科學的財務處理程序。根據私營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如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成本核算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內部稽核制度》等等,從而完善企業自我約束機制,使企業內部涉及財務對生產經營活動都有章可循,避免財務管理的漏洞,激發企業活力,增加企業效益。
(三)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首先要堅持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制度。針對目前私營企業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根據新財稅政策及相關的會計處理等,實行專業培訓,規范財務管理行為。其次,要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務人員的法制觀念,使財務人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對工作不負責,違反財經紀律、財經法規,弄虛作假,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會計,根據情節輕重採取批評教育、就地免職、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措施;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直至追究經濟、法律責任。
㈤ 會計法對會計行為的規范有哪些
答:一、具體詳見會計法
二、相關的法律條文
第九條 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㈥ 怎樣規范財務會計基礎工作
海航會計教育為您解答: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在我國,隨著企業發展集團化趨勢不斷加強,財務工作的難度和強度也逐步增大,進一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既是建立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也是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現狀
1.1會計人員存在不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現象。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財務工作者會因為地域或行業的差異收入也變得高低各異,一些財務人員,總覺得自己的收入和地位達不到理想的標准,致使工作心態不平衡,於是工作上拖拖沓沓,對會計基礎工作鬆懈,把心思更多的用於拉關系,走後門,於財務基礎工作不顧,事事眼高手低。財務人員有悖嚴謹的工作作風,將嚴守工作紀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的工作精神置於腦後,存在不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現象。
1.2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企業會計基礎規范的理解各異。
每年會計人員都要參加由單位組織或者自行報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以通過會計證的年審工作,但事實上企業為年檢而組織的培訓學習常會流於形式,一方面部分會計人員參加培訓時並不認真學習。這樣企業財會人員在自身就存在文化結構差異的情況下,又沒有真正對國家最新的會計規章制度進行正確理解和消化,致使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表象五花八門。企業在會計基礎工作落實方面,雖然大多數都制定得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可是執行的結果總部和各分公司卻形式各異。
1.3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流於形式,致使會計基礎工作的內容各異。
具體表現如下:1、原始憑證的簽字流程形式各異。基層財務人員自身都甚感疑惑,究竟是財務人員先對數據審核,對票據的合法、合理、合規性進行審核後,再交由領導簽批,還是經辦人和報銷人先直接找單位領導簽字後交由財務核算和做賬?這樣導致管理的思路和流程不清楚,工作表象也就有差異了。2、記賬憑證的附件各異。從相關部門收集應作為記賬憑證附件的,哪些該作為財務留存的記賬憑證的附件,哪些不該作為記賬憑證的附件,沒有規范可依,財會人員完全根據職業判斷,致使各個分公司會計基礎工作各異。例如,企業采購、租賃等其他合同是否是應作為附件,成為記賬憑證不可分割的部分?涉及建造合同的企業,驗工計價支付書是整體作為財務的記賬憑證的附件,還是只將計算價值的部分作為附件?是用原件作為附件還是用復印件作為附件呢?這些都不規范化。 3、企業自製原始憑證各異,企業的借款單、撥款單、單據粘貼表、繳款單、領款單、付款申請格式各異。至於怎麼正確使用就更加不同和隨意了。在原始憑證的單據粘貼表上記載了粘貼說明,甚至包括報銷人或經辦人該做哪些,怎麼做等注意事項,而基層會計工作並沒有按照規定辦理。4、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基層企業還有沒有必要登記手工的現金日記賬和銀行日記賬,各企業總部與分公司執行上就參差不齊。5、如何正確使用會計科目和正確歸集成本各異。有些企業把招待費、大額宣傳企業形象的廣告費等列入辦公費,把原材料采購過程中裝卸費、運輸費等計入機械使用費等等。6、會計記賬隨意性大。有的企業一方面原材料已購進,甚至已耗用了許多,由於供貨發票未到,就一直沒辦理材料入庫手續,導致財務賬面記錄與倉庫實存記錄差異很大,核算不實。另—方面,企業生產的產成品不按實際完工產品的生產量辦理入庫手續,而是以銷售數量確定入庫數量,未銷售部分仍以在產品形式存在,不能正確反映當期完工產品的實際數量。產成品成本就很不準確。7、企業經濟業務發生後,不能及時入賬,反映財務情況不真實,不完整。有的企業發貨時,一切手續由銷售部門掌握,只有開具發票時才通知財會部門入賬。因此,長期存在—些產品已發出、應計入當期銷售的業務,未能及時入賬,甚至跨期入賬現象。有的非貨幣性資產抵債業務處理不及時。究其原因:主要是債權、債務雙方未能及時辦理相關的抵賬手續,財務部門無入賬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報表反映的財務信息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2.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現狀的原因分析
造成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缺乏足夠的認識。
會計基礎工作對經營管理工作的影響往往是間接的,因此,有的單位負責人不重視會計基礎工作,認為會計基礎工作不重要,財務會計工作就是支付中心,不重視會計人員業務學習和會計知識的更新換代,這樣,也導致企業會計人員對會計基礎知識缺乏了解,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缺乏足夠的認識。
2.2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缺乏自覺學習精神。
會計人員的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兩方面,由於會計人員的學歷層次參差不齊,雖然有一定的業務水平,但長期忽視對新的業務知識和實時會計法規的主動學習,使其業務素質停滯不前。此外,部分會計人員盡管掌握一些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但因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不認真嚴格執行制度,降低工作標准,造成會計核算工作的不規范。
2.3蓄意造假造成會計基礎工作的混亂。
一些企業為了小團體利益,在會計數據上做文章,假賬真算,真賬假算,造成賬實不符,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偷逃稅收、粉飾業績等目的。一些應當建賬的單位不建賬或賬目混亂,不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科目,編制會計報表,還有一些單位內部管理混亂,財務收支失控,私設「小金庫」,賬外設賬,單位負責人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等,這必然導致會計基礎工作混亂。
2.4主管部門監督、檢查力度不夠 。
有些基層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沒有負起監督、檢查的責任。因此,這些單位的會計工作實際上處於無人監管的境地。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會計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財務會計制度是否健全,無人問津。雖然有一些檢查,但有的是專項檢查,有的是走過場,應付了事,缺乏對基層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全面檢查、監督和指導。因此,這些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
3.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必要性
3.1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有利於理清企業的核算流程,規范最基本的管理思路。
企業財務狀況反映的是企業的管理水平,財務數據是企業管理的集中表現。企業財務人員根據企業如何管理而建賬,對管理的重點進行反映和監督,財務核算流程越清晰,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的實時數據也就越准確。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有利於理清企業的核算流程,規范最基本的管理思路。
3.2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是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
會計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又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企業生成並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在實際工作中,會計行為的規范和會計資料的質量,完全取決於會計基礎工作。而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不單純是單位內部事務,它已經影響到會計資料使用者及時了解和有效利用會計資料的合法權益;影響到會計資料在加強宏觀調控、改善經營管理、防範經營風險等方面功能作用的發揮;影響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順利運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保證其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能為各利益相關者普遍認同和接受,這是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
3.3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是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會計工作,應當是以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作保證。會計基礎工作混亂無序,必然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往往是從會計基礎工作薄弱開始的。目前,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化的施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心企業的會計報表,要求得到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會計工作要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如果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執行,會計工作的秩序得到了保證,社會經濟秩序也得到保證。
3.4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需要。
會計基礎工作通過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從而為改進和加強經營管理服務。如果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就得不到應有的保證,會計工作在管理中的職能就難以體現。所以,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使得財務工作匯總的難度和強度也就降低,從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3.5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需要。
會計人員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其道德水平、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因此,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最直接的對象。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督促會計人員從會計工作最基本的環節抓起,不斷改進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對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起直接作用。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應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既要有較強的事業心,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4.加強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加強會計人員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
企業強化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必須靠廣大財會人員來實行。1、要穩定、充實現有財會隊伍,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促進會計行為規范化,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培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信念。2、注重提升財會人員自我修養,將法律的外在約束和道德的內在約束結合起來,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3、全體財會人員應體現企業財會隊伍團隊精神,提升企業文化。4、建立健全企業財會人員業績檔案管理制度。5、建立健全企業會計人員培養制度,如培訓、考核、晉升、淘汰等。6建立健全企業會計人員學習制度。
4.2健全會計機構及規章體系。一是建立內部會計管理體系,依法建立健全會計機構。
企業會計管理體系主要是指企業的會計工作組織體系,要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會計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明確企業領導、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的責任,分工負責、各司其職。既要做好領導對會計工作的監督,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貫徹和落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又要落實總會計師和各相關會計機構和人員的職責,同時要做好與其他職能部門,如:審計部、人力資源部、銷售部、物機部、合約部等部室的協同工作和聯系,明確責任、科學分工、加強協作,從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二是從強化會計基礎上著手,制定本企業的內部財務制度及具體實施細則,有序開展工作以促進企業會計工作的規范化,理順會計工作秩序。
4.3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通過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責任制度和監督機制等內控制度,使內控制度的觸角延伸到會計核算的每一個角落,保證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糾,堵塞漏洞,保證財務決策及財務計劃真正得以有效貫徹落實。其內容如下:1、建立全面財務預算的管理制度。2、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3、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及牽制制度。4、建立財產清查保全制度,如存貨、固定資產等收、發、存、清查、處置等。5、建立財務授權審批制度。6、建立內部財務分析制度。7、建立單項重大財務事項報告制度。8、建立內部財務預警及報告制度。
4.4提高會計電算化安全管理水平。
會計電算化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提高會計電算化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從如下著手:1、繼續學習培訓以增強電算化人員的業務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2、提升計算機的軟硬配置,確保高效、准確的進行會計業務的處理。
㈦ 如何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
財務會計制度有哪幾種?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㈧ 如何規范會計領導行為
現代企業要求規范化管理、要求會計資料健全。凡是企業就要有會計資料,就需要對資金的籌措和使用進行規劃,就離不開財務管理,因此企業老總管理企業在發揮財務部門管理職能基礎上,自身也要懂一些財務知識,因為企業財會人員的工作是為企業老總決策提供服務,老總的經營理念,決定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老總對財會人員的要求是什麼樣,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就是什麼樣。所以說老總的財務管理思想決定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敗,老總不懂一些財務知識,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對企業是不利的。企業老總應該了解的財務知識:2、企業老總必須會看財務報表,知道報表的編製程序和數字意義,能進行會計報表分析,通過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上反映出的數據對企業有一個基本判斷。能夠通過財務報表進行差異分析,了解資金運作是否合理、生產原料、輔料、產成品、半成品、資金搭配結構是否適當。然後根據企業生產特點進行月、季、半年分析,發現不利因素及時調整決策。能夠通過財務報表進行對比分析,對產、供、銷各個環節進行額度比較,從而挖掘潛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能夠通過財務制度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老總只有懂點財務知識才能遵守國家財會法規,對財務報表負責,才能指導財會人員工作,才能在企業內部建立內部監督機制。也只有懂一些財務知識,才能用一些財務指標來建立企業的績效考評機制。才能防範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一個企業老總連什麼是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都不清楚,又怎麼能通過財務制度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4、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老總抓好資金的計劃性管理,使資金定時、定量、定額運作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調控應收、應付賬款、清理內部、外部資金,使資金得到合理運用是財務部門的職責也是企業老總應關心的問題。老總要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聚財、理財及財務監督方面的職能,自己只有懂一些財務知識,才能做好這項工作。5、企業老總懂財務才能真正發揮財務人員的積極性,才能處理好財務部門與各部門間的關系。才能運用財務數據進行科學決策。不懂財務程序、不懂財務知識就不會真正認識到財務工作在企業中的價值和意義。就註定搞不強搞不大企業的。有些老總認為自己不懂財務沒關系。只要有懂財務的人就行了,殊不知老總不懂財務就不會主動用財務數據進行決策,而是習慣於以自己的經驗、喜好主觀的做出判斷,這種判斷一擔錯誤,別人說服起來是很困難的。即使說服了這次也不能保證下次。久之、還容易產生矛盾。他不知道財務人員的工作是為自己決策提供服務,企業老總才是企業財務的總負責人。自己不懂財務就指導不好財務人員工作。當然懂財務不是說自己要去做財務的具體工作,而是會運用財務決策。6、現在有的企業老總整日忙於生產和經營,對學習不重視,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私營企業老總更是重市場、重技術、重經營而輕管理。認為決策就是生產、經營、技術、策劃、研發、銷售方面的事情,不知這些決策都是為了贏利,都離不開財務數據。決策依據最終就是一系列財務數據和指標。不了解些財務知識、不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財務風險意識淡泊,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
㈨ 如何規范會計核算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方法有:
1、加大財政人員培訓力度,重視後續教育。
2、完善監督體系,加強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監督責任。
3、規范財務會計行為,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4、對於屢次違規的企業加大懲罰力度。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會計信息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如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不可靠的。就會給投資者等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甚至損失。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於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相關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有助於使用者評價企業過去的決策,證實或者修正過去的有關預測,因而具有反饋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還應當具有預測價值,有助於使用者根據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需要企業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決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關陛是以可靠性為基礎的,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不應將兩者對立起來。也就是說,會計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盡可能的做到相關性,以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會計信息,應當能讓其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作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不一致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等,因此,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融資租入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在會計_人、計量和報告上就應當將以融資租入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列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售出存貨可能發生的退貨或者返修等。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需要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等確認預計負債等,就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
謹慎性的應用也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准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不符合會計准則要求的。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就失去了時效性,對於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實際意義。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貫徹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或者憑證;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及時對經濟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或者計量,並編制財務報告;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及時地將編制的財務報告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於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㈩ 如何規范財務管理制度
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籌資管理 2、投資管理 3、營運資金管理 4、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會計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