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傳承中國會計文化
『壹』 想尋找2011年自考成本會計筆記
山腳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山腰上,古木參天,林靜山幽;山頂上,雲海茫茫、群山隱約。遊客們有的於山腳賞景,有的流連於山腰,卻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了繼續攀登。 繼續攀登,看是簡單的口號,卻要讓說者拒絕多大的誘惑、忍耐多難的艱辛?登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日益豐富的社會總是會給奮斗在路上的人們提供各種享樂的機會,燈紅酒綠的時代也會讓稍有成就的青年止步於眼前的美景,恐懼繼續攀登的孤寂。可是,生活是不會停止的,過早止步的人們會失去多少苦盡甘來的樂趣。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應該繼續攀登,永不停止。 「寧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願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頂的途中,在山腰處望見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為一名非常成功的職業媒體人,王利芬半山腰處的美景可謂比別處都略勝一籌,但她不喜歡這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選擇離開央視自由創業。當很多「過來人」告訴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時候,王利芬選擇了「在路上」——不貪圖安逸和克服萬難的精神讓她在坎坷的登頂路上永不停止,見到了屬於自己的高處,取得了成功。 當然,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山腳山腰的美景又實在讓人不忍離去,面對這一切,我們又該如何保持那一顆繼續登頂的心?香港著名推銷商馮兩努給出了答案,他說:「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的確,盡管眼前的綠柳花紅暫時遮住了你登頂的雙眼,但如果你心中有目標,有向上的勁頭,你便不會停止你攀援的腳步。
『貳』 如何開展會計文化建設
漢語中的「會計」一詞,由漢字「會」和「計」兩字綴合成詞。據《周禮·天官》稱:「司會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而聽其會計。」結合當時的文字含義推斷,「會計」兩字起源我國西周,這是會計文化的起源。會計文化建設將影響到會計這個行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它的能量是不容忽視的。由此可見,開展良好的會計文化建設對於會計這個行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將從兩個方面論述關於如何開展良好的會計文化建設。
一、開展會計文化建設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
會計職業群體即「會計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了會計文化,因而會計文化的發展狀況與「會計人」的素質高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那麼高素質的「會計人」應當滿足怎樣的條件呢?
1.提高業務能力
目前,我國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約有1000多萬,「會計人」整體素質的良莠不齊,表現為高層次復合型會計人才短缺;後備人才的培養進展緩慢;會計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初級會計人才仍占較大比重。會計工作本身的特點是:業務涉及數量較大且金額較高,內容繁多且牽涉面較廣。我國雖然近些年不斷加大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力度,但面對實務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經濟業務事項,如何進行合法合規的處理,目前還是許許多多尚處在初級階段會計人員所面對和困擾的問題,因此應當發揮各類會計社會團體的積極作用。各類會計社團或會計協會可以組織相同行業的會計人員共同參加針對性的培訓,組織大家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聘請相關行業的理論及實務名家進行答疑……這樣才能讓廣大的「會計人」能及時解決在實務操作中遇到的難題,而這些難題往往從書本上很難找到適合的答案。在實務操作中,會出現一些少數企業發生的特有案例,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很難僅憑自己的力量去合法合規的處理,如果在交流中能夠吸取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實現資源共享,不僅可以「會計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讓更多的企業在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進程中,合理的保證所提供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
2.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我們對會計人員的選用上,一直堅持的原則是道德優先,可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既是會計行業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的行為的一種規范,同時也是會計行業對社會的一種道德承諾。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准則等。
誠實守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因此作為一名「會計人」應當恪守誠信,這不僅是會計行業對「會計人」的職業要求,同時也是「會計人」所處社會環境的道德要求。而「會計人」要想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僅需要會計人自己的不斷努力,還需要良好的會計文化環境。這是因為良好的會計文化環境會熏陶「會計人」,「會計人」崇高的職業道德品質築就著良好的會計文化,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機制。特別是內部控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業廣泛使用的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已經讓企業各個部門、全體員工都參與其中,企業文化與會計文化呈現出一種互相融合的狀態,這種全員參與的形式也必將使會計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這樣一來,「會計人」的職業道德素養就更體現出了它的重要性,它不僅影響著會計文化的建設,而且在新時期勢必會影響到企業文化的建設。因此為了開展更好的會計文化建設,促使會計文化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效用,應當促使「會計人」的素質不斷的提高。
二、開展會計文化建設應注重會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開展良好的會計文化建設除了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之外,還應當注重會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優秀的會計文化,是經過一代代會計人的努力建設並保留下來的精神果實,如何使這些精神糧食代代相傳並在新時代注入新的內涵與活力,是我們所有「會計人」都應努力的一項事業。
我剛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單位,非常有幸的遇到一位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總會計師。她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對他人的以誠相待、對生活的熱情活力、對我們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教導,這些都對我的會計執業之路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每當自己對工作感到疲憊,想要鬆懈時,腦海里就會浮現出總會計師為了財務報告書中的一字一句,斟酌許久、反復推敲的身影,這時就不由自主地提醒自已要努力、要堅持,也就再次振奮精神、更加精神抖擻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正是她的一言一行,她對工作的「求完美」精神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財務部的所有人,讓我們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會懷著一顆嚴謹和真誠之心,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轉眼間,自己已經工作了十多年,80、90
年代的人,現在已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他們的身上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他們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對新時代的新事物能夠更快的適應和把握,但同時我也看到了新一代「會計人」身上,有著這個時代特有一種浮躁與急功近利的心態,我也真心希望老一代「會計人」身上的踏實、刻苦、勤奮的品質能在他們身上開花結果,讓他們在繼承這些優秀品質的同時能為會計文化注入新的內涵,使會計文化能夠與時俱進,讓會計文化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全國大大小小、成千上萬的企事業單位中,都不乏這樣老一代會計人言傳身教激勵著新一代會計人,不斷開拓創新、奮發向上的精神。就拿我國會計專業教育的著名品牌「立信會計」來說,從1928
年起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了,而立信會計文化所倡導的愛國、敬業、求實、創新、勤奮、奉獻等六種精神至今都是我們不能缺失的精神財富。立信會計文化讓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重視自己的修身養性,不斷提高品德修養水平,並長時期堅持不斷深化和持續發揮作用。這種環境的形成是「立信人」自己努力和創造的結果,也是一代又一代「立信人」始終如一堅持的結果,更是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泡菜效應」的生動案例。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如何開展會計文化建設。會計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會計文化將更加彰顯它不容忽視的強大作用和影響力。因此我們要開展會計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優秀的會計文化,提升會計文化的水平,促使會計行業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角色。
『叄』 以「學習會計文化有感」寫一篇作文
寫作思路:寫作的時候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即可。
為期一個星期的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了,但給我的學習軌跡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幾天來,我認真聆聽了老師就社會資金運行與市政會計管理創新、新預演算法解讀、財稅體制總體改革中的預算改革-體制機制性障礙及破解、行政事業單位稅收熱點問題、陽光心態、管理會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政策解等課程的講解,增強了我的會計應用能力,受益匪淺。
這次會計人員學習培訓讓我進一步了解了稅收熱點、新預演算法、內部控制政策等內容。特別是東北財大老師李晶教授對稅收熱點問題分析知識的講解,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語言使我們會計工作者從中學到了很多。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提高思想認識,堅定職業操守
作為林業系統的一名會計工作人員,不光是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榮譽,不然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雖然我從事會計工作也將近十年了,平時也沒想那麼多,通過這次培訓,對我的思想也是一次觸動,因此,我認為在會計工作中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嚴守工作紀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二、廣泛積累經驗,提高業務技能
學會了很多記賬方法,作為當前的會計工作者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嚴守會計法規,扎扎實實的把會計工作做好,這些年雖積累和掌握了一些專業技能,對會計記賬分錄等等都己掌握,但現在政府收支分類在改革,記賬方式也在改變,所以需要學習更新的地方還很多。
因此,在今後工作中,我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並熟知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並結合會計工作進行廣泛宣傳,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准確、及時、完整。
三、工作努力奮進,爭做行家裡手
現代社會是知識競爭的年代,「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擁有了明天」,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的知識,才能到達新的高峰。這次培訓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台,我作為一名會計人員。
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到依法辦事、愛崗敬業、搞好服務、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時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勵,在是非面前堅持正確的立場和態度,端正思想作風,提升思想境界,淡泊名利,廉潔自律清白做人。爭取做好本院的「內當家」,為單位的會計管理做出應有的貢獻。
幾天時間有限,培訓課上不可能講得太多、太具體,但我將根據這些精髓發散性學習,相信會對我今後的工作大有裨益。
『肆』 中國企業的轉型的關鍵在哪裡
《新製造時代》中提到過企業轉型的關鍵在於人的轉型,企業家自身也需要改革
『伍』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團體的名稱是: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英文名稱: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縮寫:CFCRA。
第二條 本團體是與食文化研究相關的人員、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團體自願結成的學術性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第三條 本團體的宗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團結國內熱心於中國食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和國外專家學者,攜手研究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程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食文化和食品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國社會的有序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第四條 本團體接受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業務主管單位文化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團體的住所:北京市 。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團體的業務范圍:
(一)系統深入研究中國食文化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擴展中國食文化的深遠影響,確立學術研究成果的核心地位。
(二)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對食文化諸多領域開展研究、論證、認定工作。
(三)組織開展國內外食文化的研討和國際間的食文化交流與合作及人才培訓活動,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學術發展需要,舉辦相關展示。
(四)加強內地與港、澳、台地區食文化專家和業界的聯系,廣泛團結海內外華僑、華人同行,以食文化研究和成果轉化為紐帶和橋梁,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借鑒與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食文化事業的發展。
(五)利用影視、報刊、網路等傳媒,全面客觀地介紹宣傳中國的食文化、優秀先進的食企業。
(六)組織研究中國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數民族的飲食風俗習慣以及營養結構,加強研究中國宗教食文化、茶禪文化、素食文化,宣傳科學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並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七)從名特食品、地方風味食品、相關食品加工技藝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積極引導飲食和食品企業增強文化意識,進行科技創新。
(八)開展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咨詢等服務。
(九)貫徹執行國務院國發辦[2005]1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在文化部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的領導下,積極參與食文化領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認定工作,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保護好食文化領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食文化。
(十)創辦會刊、會報、工作通訊,組織編撰出版與食文化有關的圖書、論文集、中外著名食文化專家傳記等。
第三章
會 員
第七條本團體的會員種類: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第八條申請加入本團體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本團體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團體的意願;
(三)在本團體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具有很高研究能力和專業業務水平。
第九條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四)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團體的活動;
(三)獲得本團體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本團體的決議;
(二)維護本團體合法權益;
(三)完成本團體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本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二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團體,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一般最多二年)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本團體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 本團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 ,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並修改會費標准;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會員代表大會 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 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 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 會員代表大會 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第十七條 本團體設立常務理事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 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團體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 負責。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 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選舉和罷免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 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本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一條 本團體設立常務理事會 。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二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 本團體的會長 、副會長 、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團體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會長、副會長 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
(四)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五)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六)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七)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五條 本團體會長 、副會長 、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 本團體會長 、副會長、秘書長任期5年,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 本團體會長為本團體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團體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如因特殊情況需要副會長或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應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核,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審批同意方可擔任。
本團體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條 本團體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 、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第二十九條 本團體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
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四)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 本團體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條 本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如果本團體在業務范圍內有進行評比、評選、表彰等活動,內容填寫提示:本團體開展評比、評選、表彰等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二條 本團體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 本團體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資產來源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 本團體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 本團體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 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 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 本團體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 本團體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 本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條對本團體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 審議。
第四十條 本團體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 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一條 本團體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 本團體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 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 本團體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 本團體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 本團體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團體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2008 年5 月8 日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團體的理事會。
第四十八條 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陸』 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
一、堅持創新引領。創新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會計行業必須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理論創新,更新發展理念,消除體制障礙,破解工作難題,為會計改革與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二、堅持強化法治。法治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可靠保障。
會計行業必須按照科學民主立法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把會計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形成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服務發展。突出服務理念是會計工作的必然要求。
會計行業必須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化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中心工作服務,為市場主體和廣大會計人員服務,在服務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服務效能。
四、堅持文化傳承。繼承和弘揚會計傳統文化是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內在要求。
會計行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同與尊崇中國會計行業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正確處理好繼承與發展、借鑒與創新、趨同與互動的關系,切實提高中國會計行業競爭軟實力。
五、堅持開放合作。對外開放與合作是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會計行業必須樹立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理念,以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會計行業發展為出發點,堅持企業會計准則國際趨同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會計組織治理改革,推進會計服務市場有序開放,深化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在開放合作中不斷提高我國會計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6)如何傳承中國會計文化擴展閱讀:
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財會〔2016〕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務司,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財務局、武警部隊後勤部財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財政「十三五」規劃》的有關要求,
在認真總結全國會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我部制定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各級財政部門和中央有關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發布實施《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組織學習和大力宣傳《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任務措施,交流典型經驗、做法和成效,為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全面深化會計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和創造有利條件。
要加強《規劃綱要》實施的組織保障,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抓緊制定《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積極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
要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對《規劃綱要》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和督促檢查,針對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規劃綱要》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各地區、各部門在實施《規劃綱要》中制定的實施方案及實施進展情況,請及時報我部會計司。
『柒』 文化交融與文化多樣性何去何從
一、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從目前來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語言的多樣性面臨著嚴峻挑戰。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據估計,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種語言,在21世紀將有一半消亡,200年後,80%的語言將不復存在。有的科學家預言,到2100年,可能將有90%~95%的語種消亡或趨於消亡。美國阿拉斯加費爾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語言中心M·克勞斯指出:「據保守的推測,在下個世紀里,平均每年將有20種語言消亡。不用說那些瀕危的少數民族語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也面臨著激烈競爭。目前英語及其所承載的文化是強勢的,隨著英語的傳播和使用,英語文化承載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向全世界擴展。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85%是用英語傳播的,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是英語,而國際經貿活動中幾乎100%使用英語。經濟全球化對英語的傳播更是推波助瀾。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消亡,對文化多樣性產生了威脅。
第二,經濟全球化為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1922年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西文明比較》代寫論文中寫道:「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己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鑒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的歐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則仿效拜占庭帝國[2]」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交流、融合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動力。世界上有60多億的人口,200多個國家,2 500個民族,6 000多種語言,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努力創造了各種人類文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經濟全球化不僅使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往更加廣泛、更加頻繁,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表現出更加鮮明的文化的多樣性。因此,人們完全可以有理由說:正是在經濟全球化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才進一步表現出具有各自民族特徵的多樣性。
第三,經濟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單一化。目前,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的廣播節目的生產和製作,每年向國外發行的電視節目總量達30萬小時。許多國家的電視節目中美國節目佔到60%~70%,甚至佔到80%以上。美國文化產品出口額超過航天航空和電子產品的出口額,達每年600多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因此,西方一些學者鼓吹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將代替世界多樣性的文化:美國的大眾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國的電視,美國的音樂,好萊塢的電影,將會代替世界上其他一切東西。實際上經濟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單一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通過交流、融合、互滲和互補,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在人類的評判和取捨中獲得文化的認同,不斷將本民族文化區域的資源轉變為人類共享、共有的資源。同時,不同國家在吸收它國文化的基礎上也會不斷創造新的文化。如巴塞羅那市前市長特魯諾所言:「自然界因為生物多樣性而美麗,人類也因為文化多元化而豐富。如果全世界都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世界該是多麼單調。[3]」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遺產。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文化千姿百態,各有所長。文化的多樣性在全球化時代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
第一,民族國家的傳統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從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筆下描繪的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等8種文化到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出的26種文明形態;從具有區域特色的亞洲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到一個國家內部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都以雄辯的歷史展示了多元世界文化圖景。現今地球上共有將近190個民族國家,從美國、日本這些經濟技術大國,到克羅埃西亞這樣的新國家和幾內亞、茅利塔尼亞、貝南這樣一些經濟上欠發達的國家,以及列入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的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以民族國家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全球化時代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第二,企業文化蓬勃發展。經濟全球化時代,
企業成為重要的國際關系體,其中跨國公司始終處於核心地位。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的調查報告說,2006年全球6·52萬多家跨國公司及其58·5萬多個分支機構,實現的產值佔全球總產值的1/4。在目前全世界所有專利技術國際使用費中,72·8%左右是支付給跨國公司及其境外子系統的,這表明跨國公司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空前強大的勢力。這些不同的國際關系體,無論是微軟、沃爾瑪、索尼等大的企業還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文化成為企業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第三,網路文化正在成為全球文化的新亮點。發達的電信網路使信息的流動不再有國界的限制,從而導致各種有關文化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等活動的范圍被擴展到全球規模的水平上。網路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時空界限,為人們提供了體驗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網路文化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豐富。
三、在全球化浪潮中,維護文化多樣性,保護文化安全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文化多樣性對於人類社會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對於生物界那樣必不可少。一種文化如同一種基因,都擁有自己的歷史精神和人文傳承,有獨特的魅力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我們提倡文化的多樣性、多元化。但是文化的多樣性不能成為保護落後文化、拒絕先進文化和閉關鎖國的理由。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吸取世界文化的精華,振興中國文化產業。文化多元化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產物。我們崇尚文化多元化,但是文化多元化不是簡單地保留現狀,更不是復舊。中國文化只有通過改革開放,不斷吸取世界文化的精華,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影響,成為未來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擴大與國外的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戰略選擇,要吸取和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與現代文明相聯系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只有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才能使中華文化園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要建立先進文化體系,必須注意維護文化安全。只有處理好文化開放和文化安全的關系,才能為構建中國先進文化提供基本保障,才能振興中國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一個以精神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為主要特點的產業系統,是一個涵蓋包括文化藝術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業、電影業、音像製品業、娛樂業、版權業和演出業在內的龐大體系。[4]」近年來,人們頻繁地看到這樣的數字:英國文化產業的年產值將近600億英鎊,從業人員約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日本娛樂業的年產值早在1993年就超過了汽車工業的年產值;美國的文化產業更加發達,其視聽產品出口額已經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並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40%以上的份額。通過中國2008年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我們從數字上看,中國的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平穩的發展。2006年,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為1 099·1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8·04%。通訊產業在整體上也是平穩快速增長,2007年在2006年基礎上再次增加1億用戶,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分別達到3·68億戶和5·46億戶,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8億。2006年中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到65·4億元,增速高達73·5%。中國的文化產業雖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發現我們的文化產業的影響力遠遠落後於歐美,我們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完善以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以及相應的文化投資體系改革,牢牢掌握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不受制於任何外國文化集團;實施文化精品戰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立足於國情來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的遠景規劃,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產業力。
第二,加強民族文化傳播,提升軟實力。一個國家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強國,不僅要擁有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硬實力,還要有以文化力為核心的軟實力。如果一個國家不擁有軟實力,那麼它就只擁有一個物質外殼而缺少內涵,不能發展成為真正的強國。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潛在推動力,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托夫勒教授等認為,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不再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主要目標,知識的控制是明日世界爭奪的焦點。誰的文化成為主流文化,誰將成為國際權力斗爭的贏家,誰將掌握未來[5]。盡管這代表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極端觀點,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在經濟力量方面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縮減,軟實力的差距就成為中國在國際環境中又一個主要制約因素。能否提升軟實力,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提升軟實力是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胡錦濤指出:「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大潮,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如何找准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6]」新世紀以來,我國在文化傳播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基本上形成了多種語言、多種媒體並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跨文化傳播模式。從廣播電台、報紙和雜志到電視、互聯網,中國的傳媒在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然而我國的文化傳播體系與西方國家全球化的綜合信息傳播體系相比,還處於弱勢地位。為此,必須加快文化傳播硬體和軟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擴大報刊、計算機網路等在國內外信息輻射的范圍;增強各種媒體自身的吸引力;同時必須加強現有媒體的合作與改造,形成中國傳播事業的合力,共同迎接來自境外媒體的挑戰成為必由之路[7]。
第三、增強公民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自覺性,抵禦英語語言霸權。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侵襲下,英文成了世界上獨霸的語種,它在國際交往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國際互聯網路上的信息約有80%以上是通過英語來傳遞的。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戴維·羅特科普夫曾經在美國《外交季刊》上撰文直言不諱地宣稱:「美國應該確保:如果世界向統一語言方向發展,那麼這種語言就應該是英語。[8]」英語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宣傳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以西方為中心的理論思想的載體。雖然漢語不是瀕危的弱勢語言,但是英語的霸主地位威脅到了漢語的影響力和在國際上的普及,為此,我們應該加強對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抵禦英語的語言霸權。
首先,我們應該落實國家的語言政策,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學習、宣傳和實施工作,自覺的應用和推廣普通話,提高國內人民大眾的漢語水平。
其次,擴大漢語在網路中的使用率,注意在國際會議、外交、貿易、科技、教育、文化、傳媒、體育等領域逐步增加漢語的使用量,以提高漢語在國際交往領域中的價值。
最後,根據需求市場,培育和引導漢語教學,要大力培育漢語教學機構、教師、考試和教學方法的品牌,著力發展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現代遠程教學,使漢語教學的發展與漢語的國際傳播良性互動,國內外相互配合,擴大漢語的應用范圍和輻射范圍,形成推動漢語的國際使用和學習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