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審計與會計的關系
Ⅰ 1 怎樣理解審計的定義審計與會計,審計與查帳有什麼關系
審計的定義是審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通過獲取和評價有關經濟交易和事項認定的證據,並與既定標准相比較,並將結果傳達給有關信息使用者。
審計與會計的關系是,審計的對象是有關經濟交易和事項認定的證據,而這些證據就是會計的內容。
查賬是一個動詞,基本上是審計的俗稱,其實就是上述定義中「通過獲取和評價有關經濟交易和事項認定的證據,並與既定標准相比較」的體現!
Ⅱ 審計與會計是什麼樣的關系
會計是企業的管理人員,審計包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人員也是企業的管理人員,是為了審查公司會計人員的工作;外部審計人員是公司為了年檢等需要雇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賬務進行審查,目的是為了向社會或他方證明公司的會計報表是真實可信的。
我認為以上兩者審計的出發點雖然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所以審計可以促進的會計的發展和規范。
Ⅲ 如何理解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的關系
會計責任包括:
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於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
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
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審計責任: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我們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要求我們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二者有不同的區別,會計責任不能替代審計責任,同樣審計責任也不能替代會計責任。
Ⅳ 審計與財務會計的相互關系如何
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財務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Ⅳ 審計和會計的關系
審計與會計的聯系
1.審計主要是對、和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審計需要以會計資料為前提和基礎,離開了財務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很難進行。
2.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在審計產生之初,審計人員主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對會計資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審查。
審計與會計的區別
1.產生的前提不同
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即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2.兩者性質不同
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3.兩者對象不同
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4.方法程序不同
(1)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包括了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等內容,其中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方法,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
(2)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對照標准評價,提出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全面評價提供證據而採取的必要方法。
5.職能不同
(1)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
(2)會計雖說也具有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是一種自我監督行為,主要通過會計檢查來實現,針對會計業務活動本身,而審計,既包含了檢查,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
(3)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於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於證實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手段。
Ⅵ 如何區分會計與審計的關系
零星算之為計, 總合算之為會, 日清月結年終決算是會計的結果。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原始憑證為依據,按照《會計法》和財經制度的規定,藉助專業的技術和方法,依法辦理本單位的現金收付、銀行結算及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等經濟業務往來工作。 會計依據原始憑證,通過確認、記錄、計算、報告等環節,對特定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編制會計報表和進行財務分析等工作,並向經營管理者和決策者提供會計信息,讓領導掌握市場經濟規律,把握前進方向,其基本職能是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為會計單位服務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主體。而審計是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檢查、評價、公正的一種監督活動。它包括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種類型。1、國家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查閱相關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 ,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依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和經營情況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的經濟監督活動。2、內部審計是指部門、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內部審查和評價的活動。3、社會審計是指依法成立的社會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接受委託人的委託,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公正、評價的服務活動。 會計與審計是兩種不同職能的但又有聯系的社會活動,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主要表現在:1、審計主要是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審計離開了財務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很難進行,二者相輔相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2、會計是經濟活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從廣義上講,會計是對各種票據的填開、貨幣資金的往來、有價證券的購買使用和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保管等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它既包括各單位會計部門專設出納機構的各項票據、貨幣資金、有價證券等業務處理;票據、貨幣資金、有價證券的整理和保管;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核算等各項工作,也包括各單位業務部門的貨幣資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3、審計,既包含了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於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於證實財政、財務收支或其他經營結果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評價。在審計產生之初,審計人員主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對會計資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審查。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 從審計的產生可以看出,審計和會計不是一回事,審計也不是從會計中派生出來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與審計的區別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象不同。會計的對象主要是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行過程,通過貨幣形式對經濟運行過程及其結果進行記錄和核算。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核算資料以及所反映出的經濟結果作出公正評價。2、性質不同。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生產和經營以及管理中的一切經濟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是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檢查,是對經濟活動的監督。3、產生的基礎不同。會計是為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和分析出需要而產生的生產成本費用的情況反映,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而審計是生產資料所有者權與經營權分離後或管理者內部出現分層次管理後出現的所有者權利進行公正評價,目的是為了明確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和所有者權利。4、職能不同。會計主要是通過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總賬、明細賬、清查資產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形式對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登記、分類、清算和匯總等,並將所形成的會計資料和結果等數字依據提供給管理者和決策者,為領導和經營管理者服務。而審計的職能是依據會計資料獲取審計證據,編寫審計報告,提出審計意見,依法作出審計決定。通過審計監督、審計評價,促使會計遵紀守法,不做假賬,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為會計單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Ⅶ 對審計與會計關系的認識
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是一對既聯系緊密、又相互區別的概念,實務中,對於二者及其關系往往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從理論上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加以辨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
會計責任是指會計責任主體對其會計行為及會計活動的後果應承擔的責任,包括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並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審計責任是指審計責任主體在審計過程中應履行的職責以及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應承擔的責任,即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既相互聯系,也存在差異。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一致性主要表現為二個方面,一是受託責任關系的存在是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產生的共同前提。根據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後,在二者之間形成委託與受託責任關系,所有者只享有對企業重大事項的決策權和分紅權而無權干涉企業內部的經營,企業的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則應盡力經管好所有者的財產,不斷使其保值增值,同時,還要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通過會計報告說明自己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但會計報告所表述的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是否屬實,客觀上需要由獨立的第三者予以證實,這樣產生了另一種受託關系—審計關系,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依據審計准則,對經營者的受託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審查,並出具審計報告予以證實,履行審計責任,可見,受託責任關系的存在是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產生的共同前提,但由於審計活動是要對會計責任履行情況予以審查證實,因此,審計責任的履行對會計責任主體履行會計責任是一種約束和促進。二是廣泛的責任對象是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共同特徵。責任對象即對負責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資料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企業微觀決策的基礎,是評價管理水平和經營情況、防範經營風險和金融風險、檢查和監督經濟行為的依據,會計責任主體不僅要對投資人負責,而且要對債權人、政府部門、職工團體和個人以及原材料供應商、產品銷售商等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盡管法律保護的責任對象主要是投資人、債權人、政府部門,但是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它才可以在人才招聘,產品銷售、材料供應等方面取得一定優勢,為此,向社會各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會計信息,以求得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因而,企業職工、一般社會公眾、原材料供應商、產品銷售商、財務分析和咨詢機構等會計信息使用者都可能成為會計責任對象。
同樣,審計責任對象不僅局限於客戶,還包括依賴和利用會計資料和審計意見進行決策的第三者,即債權人、政府部門、企業及職工、保險商、咨詢服務機構等社會公眾,西方注冊會計師職業界有句諺語:「社會公眾是注冊會計師的唯一委託人」莫茨.夏拉夫在1961年出版的《審計理論結構》中闡述到注冊會計師「不僅對其委託人和信賴於他的意見的人負有責任,而且作為職業專家,他們理應對經濟社會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恰當地說明了注冊會計師對社會公眾負責的顯著特徵,在國外及我國的有關法律中,對多元的審計責任對象都有相關的規定,實務中,由投資者以外的第三者起訴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案件及其判例已司空見慣,可見,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在對誰負責的問題上具有相同特徵。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責任主體不同。會計責任是由各單位承擔的,我國新修訂的《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等,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會計責任主體,同時也明確了會計工作相關人員在履行會計職責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審計責任是由依據約定承辦審計業務並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其次,責任性質不同。會計的目的是為了編報會計報表,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主要承擔正確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全面完整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責任。審計目的是評價被審單位所作出的選擇是否恰當,從而評價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公允性,主要承擔評價鑒證責任,前者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負責組織目標產品的生產,後者是會計信息的檢驗者,負責目標產品的審驗,二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責任。
再次,責任內容不同。會計責任的內容包括選擇和應用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保持完整的會計記錄,建立健全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並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其中,真實性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合法性指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和國家其他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也就是說,保證會計報表的質量,被審單位責無旁貸。審計責任的內容是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其中,真實性包括如實反映,可證實性和不偏不倚三個方面含義,如實反映是指審計報告應如實反映審計人員的審計范圍、審計依據、已實施的審計程序和應表示的審計意見;可證實性是指事後可以驗證,要求有根有據、脈絡清楚,其他注冊會計師需要時都可按既定程序與方法對審計證據進行重新處理,並獲得相同的結論;不偏不倚是指審計意見的表達應不受任何偏見或成見的影響,對影響財務信息公允表達的所有重要信息均予披露。合法性是指審計報告的編制和出具必須符合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准則的規定,可見,二者是兩種不同內容的責任。最後,責任衡量標准不同。衡量判斷會計責任履行程度的法律標準是會計法、會計准則及其他相關財務會計法規,衡量判斷審計責任履行程度的法律標準是注冊會計師法、獨立審計准則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二、辨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現實意義
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表明,雖然二者具有相同特徵,但相互不可替代,我們既不應該由於其共性而將其混淆,也不應該由於其差異而過分強調一方忽視另一方。正確認識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對於消除有關各方認識誤區,指導實踐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有助於增強被審單位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近年來,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會計造假足以讓人瞠目,其中原因不乏被審計單位對自身責任認識上的模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瓊民源原董事長馬玉和對公司造假帳的事實供認不諱,但他仍然不服,認為「大家都這么干,為什麼單單抓我」可謂代表了造假者的典型心態。2000年7月1日,盡管國家實施的新《會計法》進一步明確了各單位的會計責任,然而會計造假的大案仍有發生,表明會計責任主體意識在當事人心目中的淡漠。此外,有的被審單位存在轉嫁責任的不良心理,認為產品(會計信息)合格與否,全靠檢驗員(注冊會計師)的檢驗,只要檢驗過關,產品出廠以後出現質量問題,在於檢驗員失職,大家會追究檢驗環節的責任。這種轉嫁責任的心態會使其利用審計的自身局限以及注冊會計師的疏漏挺而走險,助長其造假之風。正確認識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有助於被審計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明確自身職責,增強責任感,自覺接受會計法規的約束,提高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水平,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2.有助於增強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執業水平。
盡管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將被審單位的會計責任寫入審計業務約定書和審計報告,並要求被審單位出具聲明書以示對會計責任的強調,同時在業務約定書中強調審計的局限性及審計意見的「合理保證」作用,但這些防範責任風險的措施只能防範注冊會計師承擔不應承擔的審計責任,並不能減輕其應負的審計責任、成為推脫責任的借口,規避責任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按照專業標准,規范執業行為,謹慎執業,只有正確認識和切實履行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事業才可能取得長足發展。
3.有助於司法部門和社會公眾合理確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維護其合法權益。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各國控告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案件急劇增加,人們稱之為注冊會計師的「訴訟爆炸」時代。我國控告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訴訟雖然始於近幾年,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注冊會計師被控告的原因可能是注冊會計師方面的責任,也可能是被審計單位方面的責任,也可能是使用者認識差異所致。如何合理確認各方責任,做到司法公正,把握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就顯得尤為關鍵。
實務中,受「深口袋」理論及法院判例的影響,往往會加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因此,這一理論問題並非只有職業界才予關注。明確二種責任及其關系,能夠為司法部門合理判定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提供前提,同時可以減少社會公眾對審計工作的誤解,維護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
Ⅷ 會計與審計的關系
問:審計公司是做什麼的
答:審計公司顧名思義,審計就是主要的工作內容。
審計最終的目的是發現問題,涉及錢款、權利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滋生腐敗,審計說白了就是監督財務方面的真實性以及合規性。一般性的審計公司是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企業做的審計一般性都需要請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審計。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並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採取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