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如何營造良好的會計環境
⑴ 會計專業論文:我國會計環境的現狀分析及其優化途徑,萬分感謝!!!
公司治理結構下的內部會計控制
摘要:我國加入WTO後,公司治理結構對我國企業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內部會計控製作為重要的內部控制措施,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具體政策和程序。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環境。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健全,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有利於公司治理的完善。根據公司治理結構的需要建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必將促進企業的發展。
近幾十年來,有關公司治理的研究一直是國際性的前沿課題,我國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初也開始了我國公司治理的研究。公司治理是為了保證企業科學決策而進行的制度安排與設計,這種制度安排和設計本身就是一個結構和機制的有機集合。內部會計控製作為這種制度安排與設計下的重要內部控制措施,早已引起了各方的廣泛注意。2001年6月22日,財政部發布了財會[2001]41號文件-《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根據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建設的總體思路,這兩個規范的發布,只是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開始。以後,財政部將力爭利用2~3年的時間,建立起適應我國經濟發展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體系。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我國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化、法制化的開始,也標志著改善我國公司治理措施的完善。
一、 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會計控制
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使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在這種分離的基礎上,經營者有可能利用私人信息的優勢謀取個人利益,由於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各相關利益主體的地位及其所擁有的信息量的不同,最終決定了契約各方的不對等。這種不對等使公司治理結構的研究提上了人們的議事日程。公司治理結構涉及到各相關利益方,例如股東、經營者、債權人、雇員、顧客以及社區等等。各相關利益方之間存在著不完備和不對等的契約。作為所有者的股東,保留了諸如選擇董事和審計師、兼並和發行新股等剩餘控制權,除此這外,將契約控制權的絕大部分授予了董事會;董事會保留了僱傭和解僱首席行政官 (CEO)、重大投資、兼並和收購等戰略性的控制權,將日常生產、銷售、雇員招聘等管理權授予了公司經營者;經營者的經營產生了委託-代理問題,即從經濟學的理性假設出發,委託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標函數,代理人在信息與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具有道德風險,產生了諸如代理問題和搭便車等問題。公司治理要解決的就是在這種多邊契約存在的情況下,以效率和公平為基礎,對各相關利益方的責、權、利進行相互制衡的一種制度安排與設計。
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環境中,由內部控制人依據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對單位的重要經濟活動和重要環節進行監管的過程。在我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而完善。例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經營者缺乏自主權,內部會計控制不健全,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僅在於保證會計資料真實、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完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開始實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斷完善,相應的法規不斷出台,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擴展為三項基本目標,《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指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為: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並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依賴於企業現有的社會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化等因素,而公司治理結構正是這些宏觀因素作用的結果,構成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和依據。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內涵與外延的變化正是公司治理結構作用的結果。
同樣,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也是正確處理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關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分為外部治理結構與內部治理結構。公司外部治理結構受資本市場、融資市場、經理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內部治理結構受各利益相關方權利制衡的影響。例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債權人、工會等是代表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力機構,它們之間權力的制衡構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是這些權力制衡的重要手段。
首先,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中小股東的利益,能夠解決股權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企業的所有者希望能夠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隨時監督企業經營者的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並且希望企業經營者能夠採用有利於所有者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股東大會是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在一些重大事項上擁有控制權。實際上,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常常被大股東控制和操縱,眾多的中小股東很難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參與對企業的控制。我國企業股權高度集中,國有股、法人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高達68.4%,目前國有股的減持已經暫停,使得這一局面在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由於我國企業所有者缺位現象嚴重,經營者可以憑借國有股和法人股的優勢做出有利於其自身利益的決策。例如,經營者可以利用國有股的優勢,遙控股東大會作出不分紅的決定,雖然中小股東不同意這種決策,但是由於股權的比例不足以影響決策,只能聽之任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並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這樣,眾多的中小投資者可以信賴企業的會計信息,投資者通過買賣股票,淘汰惡意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公司,實施對公司的間接控制。
其次,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所有者和經營者權力的制衡。對於企業所有者來說,他們期望獲得真實的會計信息,並據此客觀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正確估計其財務狀況以進行未來投資決策 ;他們還希望能夠控制會計政策使其向維護所有者利益方面傾斜,比如貫徹謹慎性原則,足額並加速補償固定資產成本等。而對於經營者來說,則可能因其不會過多地關心企業長遠發展而採取與所有者相反的會計政策,因為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更看重短期經營效益給自己帶來的利益,這種短期利益驅動體現在會計上則為張揚或誇大受託經營成果,掩蓋決策失誤和經營損失,侵佔或者損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確認收入,不足額提取費用,產生過度的職務消費等。企業經營者成了現實的會計控制主體,直接控制著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則主要是通過由經營者所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來實現的。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使真實、公允的信息的產生成為可能。有利於雙方權力與信息的制衡。
第三,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董事會有效行使控制權。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下,董事會接受股東會委託行使對公司的控制權和決策權。例如,董事會有權選聘和激勵主要經理人員;對全體股東負責和向股東報告公司的經營狀況,確保公司的管理行為符合國家法規;進行戰略決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監督職責,包括評價經理人員業績、評價公司的財務業績、監督預算控制系統的運作等。可見,董事會擁有處理公司經營和發展重大問題的決定權。董事會對股東的誠信,主要表現在向股東們報告具有可靠性和相關性的會計信息。所以必須首先建立標准、高效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建立相應的信息質量監督保障體系。這是董事會行使控制權的保證。董事會要維護股東權益,實現公司經營業績最大化。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於重大問題決策的正確性和對經理人員行為的制約。董事會對公司的監控體系包括資本預算體系、業績考核體系、會計核算體系、高層管理人員報酬體系、財務報告制度、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內部會計控制是董事會行使權力的重要保證。所以,在制定內部會計控制政策和程序時,應該考慮到董事會行使控制權的效果。
第四,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保障債權人、職工、客戶和供應商等利益關系方的利益。債權人、政府、職工、客戶、供應商等利益相關方在不同程度上都參與了公司治理。這些利害相關者在參與公司治理過程中都不能離開會計系統的信息支持。各利益相關方可以核實財務成果,對不良後果採取措施。例如,債權人通過限制性貸款協議,對借款企業實施監控權力,這種權力的行使依賴於真實、可靠的會計等信息。當企業違背貸款協議,或經營不善時,債權人就會採取干預措施,比如,要求公司出售資產還債、停止兼並或投資、禁止分紅、改組公司董事會、撤換公司領導人、停業清理等。可見,各利益關系方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必須依靠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
二、 公司治理結構下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
在公司治理結構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應該考慮企業公司治理的要求。公司治理結構是在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基礎上,處理企業各利益關系方之間的關系。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不是各利益關系方的制衡,而是通過對這些利益關系方的制衡使企業作出科學的決策。公司治理結構分為外部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內部公司治理結構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發揮作用。外部公司治理結構通過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和商品流通市場等發揮作用。因此,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一) 內部會計控制構建的依據
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應該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內部會計控制理論體系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具體的法律法規依據為《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以及《企業財務通則》等。這些法律法規大多是最近出台或者最近修改過,充分體現了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的要求。
每個企業實際情況不同,例如有的企業存在董事會內部人控制,有的企業不存在這種現象。因此,在構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時,除了依據統一的法律、法規以外,還要依據各企業的具體情況。每個企業應該根據各自的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特點、控制目標以及控制功能的充分發揮建立起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例如,企業的融資結構決定了在構建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時應該充分考慮股東、債權人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權利與信息的制衡,使企業達到最佳運行狀態。企業應該依據本企業所在的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商品流通市場、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的實際情況設計內部會計控制。除此以外,企業還要明確經營性質、隸屬關系、組織機構設置、部門職責分工、經營目標與方針、產品性質以及資金來源等情況。這樣,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可以向企業外部和內部提供可靠的信息,完善企業的公司公司治理。
(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設計、執行與監督機構
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設計、執行與監督機構的安排和運行效果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內部會計控制的成敗。各機構在內部控制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由公司治理結構決定的。各級機構的職責與工作應該充分體現公司治理結構要求,達到各利益關系方制衡的目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設計應該交由有豐富會計和管理經驗、對企業情況非常熟悉並且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或者機構,並廣泛徵求各機構意見。不同機構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中發揮不同作用,形成各自之間的制約。企業必須指定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檢查,監督內部會計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是否產生應有的效果。
一般說來,在內部會計控制的設計與執行方面,會計機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會計機構對企業的會計流程、產品流程、產品性質、公司經營性質等都非常熟悉。因此,會計機構經常擔當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設計任務。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會計科目、憑證、帳簿、報表、核算和成本計算等方面主要由會計機構處理。因此,會計機構在企業內部會計統計系統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會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影響內部會計控制系統職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我國很多企業的會計機構連根本的獨立性也談不上。經理和董事長怎樣說,會計機構就怎樣辦。這與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有關。這時,會計機構就成為信息不對稱的最大障礙。會計機構的獨立性問題是企業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時應該注意解決的問題。
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中的監督機構一般可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正常運作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企業可以根據公司治理結構的需要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內部審計機構可以隸屬於董事會、總經理、財務部以及監事會等機構。如果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或根本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企業可以委託中介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對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進行監督。
(三)內部會計控制報告
內部會計控制報告是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內部會計控制政策、方針、內容、方法和和效果的書面文件。機構內部會計控制報告是世界內部控制管理的趨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979年擬定並發布了強制公司對其內部會計控制提出報告的報告書——《管理階層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報告書》。英國和我國台灣地區也對此有類似的要求。內部會計控製表示企業對其實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情況的申明,使各利益相關方能更快的了解企業的情況,促使企業經營者重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完善,使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企業藉此可以降低風險,提高經營效率,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內部會計控制報告有利於企業及證券市場的有效運作。
內部會計控制報告可進一步保護注冊會計師,使經營者明確自身的責任。在內部會計控制報告中,應該包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依據、內容、方法、報告涵蓋的一時間以及一些必要的保證等內容。董事會有必要在內部會計控制報告上簽字蓋章。內部會計控制報告對企業公司治理結構非常重要,它是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財政部正在考慮並廣泛徵求意見的問題。制定有關內部會計控制報告的法律法規對我國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於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能夠有效地解決一些企業內部管理鬆弛、控制弱化和貪污腐化的問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必須具備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特點。我國即將加入WTO,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內部會計控制與公司治理結構相互作用,必將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
⑵ 中小企業如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從會計工作角度出發
你所謂的"會計信用環境",是要告訴銀行?
若是銀行角度來看是:
獲利能力足夠實現你的承諾;
資金周轉;
有足夠固定資產;
資產大於負債;
個人信用;
交了多少稅也許會考慮;
和銀行關系等
⑶ 當今我國會計環境若干問題思考
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決策服務的,企業的內部環境對管理會計普遍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指企業的經營者、會計人員和會計電算化設備。
1、企業經營決策者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會計和財務管理。而現階段,多數企業經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目前在許多企業中,即沒有建立管理會計組織,也沒有培訓相應的管理會計人員,會計人員本身也沒有應用管理會計的機會與積極性。
2、會計人員的影響。會計人員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人員素質上。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專業教育方面層次低。全國1200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專業教育的不及10%,在素質相對高一些的國有企業及縣以上集體企業600多萬會計人員中,大專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有會計師資格的僅佔14.5%.④由於會計人員素質跟不上,就使他們沒有精力去實踐管理會計。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數處於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同時,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水準不是很高,在會計披露上弄虛作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嚴重。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3、會計電算化的影響。現階段,計算機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較低。在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其應用也僅僅停留在事後算帳的水平上,不具備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的能力。同時,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的軟體開發嚴重滯後,使得管理會計一些復雜的公式和模型沒法運用。由於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會計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發展,從而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現階段企業中應用緩慢。
(三)管理會計自身缺陷的影響
傳統管理會計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自二戰以後,特別是廿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生產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企業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更來自國外。而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與強大的競爭對手,管理會計無論在方法上還是內容上都顯得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具體表現為:
1、管理會計研究的領域狹隘。傳統的管理會計僅局限於大量生產、工藝技術和產品成本都趨於穩定的產品,很少研究新產品的成本費用等存在的問題。一般管理會計只注重財務會計信息,加強企業內部成本控制。而現階段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要求管理會計不權要重視企業內部信息,而且還應該注重市場信息。單純依靠企業內部的信息很難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決策。
2、管理會計的基點不妥。現代企業管理是經營性管理而非生產性管理,企業經營管理應著眼於銷售。而管理會計卻將銷售作為一個常量,把銷售額的確定作為成本預測和控制、利潤規劃和控制以及資金規劃和控制的前提條件。這必將阻礙管理會計的應用。
3、信息滯後性。由於管理會計的許多信息來自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報告,但是任何一期的會計報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間呈報。由於這些信息的滯後使得其對管理者進行決策毫無用處,嚴重削弱管理會計的作用。
4、對市場壽命較短產品的評價。現代產品的一個趨勢就是更新換代加快。許多產品的壽命周期只有幾年,有些僅為一年或更短。許多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不僅靠產品的低成本生產,而且靠產品更新。而傳統的業績評價又始終以成本為中心。
由於上述幾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作用的發揮受到嚴重限制。
三、對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若干設想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國現階段,要推廣運用管理會計,必須首先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是推廣管理會計的根本途徑
現階段,中國式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很薄弱,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仍局限於國外情況的翻譯介紹。而中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使得被全盤吸收的西方管理會計很難在中國企業普遍應用。所以要推廣管理會計,首先應該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具體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中國管理會計的定位問題。西方國家管理會計已經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這與其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國的管理會計應定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密切結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便於廣大會計人員、管理人員操作運用這一水平上。不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字模型,不生搬硬套那些眾多的無法操作的名詞、概念與方法。
2、中國管理會計規范化問題。對任何一門學科來講,人們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握,主要來自教科書,但教科書的內容體系能否盡可能地規范化,則直接關繫到該學科的推廣和普及應用的程度。而管理會計教科書在內容排列的邏輯順序、基本理論結構、名詞、概念以及方法等許多方面的欠規范化卻不利於初學者學習和掌握管理會計,也不利於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同時由於當今世界正處於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和應用的時代,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處理、存儲、輸出等也愈來愈依靠計算機來完成,而編制管理會計通用軟體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管理會計的規范化。
3、中國管理會計應特別強調行為科學的研究與應用。這樣才能符合我國的管理邏輯,符合我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也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果,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研究我國各類組織中人的行為、慾望、動機,並加以合理引導與組織,形成一個和諧的內部管理環境,減少管理中的內耗。應用符合中國人心理特點的管理會計方法,應當成為我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的一個突破口。
4、中國式管理會計體系應將管理會計在實踐中應用的成功經驗加以科學、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並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利於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
(二)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的體制和會計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什麼樣的企業體制就需要什麼樣的會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必然要求管理會計的運用,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政府職能的借位,導致企業政企不分,責權不明,造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同時也阻礙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業的人、財、物,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企業沒有獨立性和自由性,無法及時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又忽視甚至排斥企業自身的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既無壓力又無動力而喪失積極和主動性。這就使得管理會計的許多方法顯得毫無意義。同時,職能錯位的政府,直接取代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職能,用行政手段干預企業投資,或直接取代企業投資。並且,政府和政府附屬物的企業又不對投資效果承擔責任,加之在幹部管理上,考核其政績往往看速度和產值等總量指標,不注重考核投入產出的效益指標,而且企業幹部按所在企業規模大小確定相應的行政級別等。這就必然會出現有些政府和企業領導在投資決策時好大喜功,不顧客觀條件和市場情況,爭項目,爭投資,造成投資決策失誤。害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對投資項目進行的投資分析哪怕再正確當然也無法發揮作用。就我個人認為,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應取消企業領導享受的行政級別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為到社會上去公開招聘,由市場產生和磨練出真正的企業家。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為企業創造一個公開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使企業能在這種環境中達到優勝劣汰。所以,要促使企業在管理中盡可能地應用管理會計技術與方法,必須不斷深化經濟和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改進企業行政當局的獎懲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使每一個企業都能真正考慮依靠改進內部管理來保證自己在激勵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⑷ 結合我國會計產生與發展,談談會計與環境的關系
具體歸納起來,影響會計發展的環境因素有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有:經濟環境因素、政治法律環境因素、文化教育環境因素,科技管理環境因素。
1、經濟環境因素
經濟環境是指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水平、金融、證券市場發育及完善程度等具體因素的總和。它是影響會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主要由所有制、宏觀調控程度,經濟類型,企業組織形式等基本要素組成。一個國家處於何種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會計模式。故而,經濟體制的變革勢必導致會計的變革。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經濟業務和會計實務就越簡單,會計理論所要解釋的問題就少;反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業務和會計實務就越復雜,會計理論所要解釋的問題就多。一般地講,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的認識就越科學,會計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物價變動也會對會計發展產生影響。在持續通貨膨脹時期,歷史成本計量的局限性表現在:
財務報表信息可靠性降低;
高估企業收益;
折舊不能為重置資產提供足夠資金。
金融、證券市場處於初期階段,發育不充分,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較弱,會計目標主要是政府及其有關服務部門。金融、證券市場發育完善後,則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較高,會計目標是廣大投資者和債權人。
2、政治法律環境因素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約束著會計組織制度建設、會計理論研究、會計教育。任何有損於政治制度、國家利益、社會安定的會計組織制度建設、會計理論研究、會計教育等都必然會招致政府行政、法律等的強制干預和嚴厲懲處。一國的政策措施也對會計產生一定的影響。政治環境因素不一樣,各國的會計研究指導思想就不一樣,對會計認識也大相徑庭。
會計的發展也要受國家所採用的法律模式的影響。在大陸法系國家通常以法律形式對其會計准則、會計工作程序、會計核算方法等進行規范.會計實務受公司法、稅法、會計法、商法等法律的約束,政府在會計立法上作用明顯。海洋法系國家,會計規范由民間職業團體制定,政府很少干預。會計實務受民間職業團體制定的會計准則的約束,會計規范較為靈活。另外,一個國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體系是否健全、執法力度的輕重、國民法律意識的強弱等法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
3、科技環境因素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會計方法,手段革新,拓寬、深化會計工作領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科學技術也為會計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基礎。計算機在會計上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手工操作,而互聯網技術在會計上的應用更是給會計帶來了一場技術上的革命,對會計理論和實務操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4、文化教育環境因素
文化教育環境因素對會計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影響人們對會計的認識和理解,影響會計的社會地位;
決定會計工作者的素質,影響會計社會作用的發揮;
影響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及會計的基本思想;
影響會計工作的物質條件和基礎,決定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及運用效果。
5、經濟主體內部環境因素
經濟主體領導對會計的重視程度,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會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整體管理水平的高下等內部環境因素對規范會計管理,完善會計組織,提高會計管理水平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資料來源於MBA智庫)
⑸ 如何營造會計誠信環境
好的會計環境,能給初入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有好的正面教育,以免以後出現會計財經法規上的事故。
⑹ 我國會計環境的發展趨勢
向專才化.多元化發展,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各階層的會計人員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⑺ 結合我國現行會計環境談談我國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會計理論體系
一、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體系 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要從宏觀上把握以下三點:①合理地選擇邏輯起點;②以邏輯起點為連接環,歸納會計理論體系應包括的,並進行分類;③建立各種理論之間的聯系,確立各種理論的功能的配合與互補。適當的邏輯起點是「綱」,合理的內容是「目」,只有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到綱目並舉。 1.合理地選擇邏輯起點。近十年來,不同學派之間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會計理論具體構造形式。從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來看,有目標決定論、本質決定論、對象決定論和資金決定論等幾種有的觀點,其中目標決定論在我國的影響最大。 目標決定論中會計目標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外在性。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會計目標主要取決於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會計信息提供者(即管理人員)的意願、會計特徵和會計技術水平等因素,而這些因素本身又總是受到當時客觀環境的制約,因而會計目標會極大地受到環境變動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⑻ 如何大力營造規范有序的會計環境論文
寫過的了,我給你即可。
論點是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
⑼ 淺析加強我國環境會計建設的幾點措施
(一)發揮政府在環境會計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並存的態勢在我國表現相當明顯。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是要求: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節約能源資源,依法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生產能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加快環境科技創新,加強污染專項整治,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搞好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建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和補償機制,強化企業和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嚴格環境執法,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狀況信息,嚴肅處罰違法行為。在環境會計的建設和發展當中,目前我國政府已開始著手從宏觀層面啟動環境會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無須太久,我國企業也將走向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道路,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會計體系。
(二)加強環境會計的宣傳教育以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
環境問題是關系全人類、全社會的大事,在我國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但是,我國民眾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薄弱。而環境會計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民眾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有不斷加強環境會計的宣傳和環境保護知識的教育,才能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才能在社會上形成人人講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才會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和發展環境會計,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會計建設當中來,才能推動環境會計理論和實務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對環境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
在環境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方面,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走在我們前面。因此,我們應加強環境會計的國際交流和合作,積極主動地參與環境會計的國際化進程,吸收國外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的研究成果,同時充分結合我國國情,開展我國的環境會計研究,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
(四)完善會計法規並制定具體環境會計准則
盡管我國已制定並頒布了不少環境法律法規,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體系,涉及環境因素的會計法規幾乎是一片空白。現行《會計法》作為指導會計工作的根本規范,未涉及任何環境會計方面的內容。若想成功地推行環境會計,必須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修改和完善《會計法》,將環境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從法律上明確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建立環境信息披露規范,完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制定具體的環境會計准則,使環境會計信息的揭示有統一的標准,在內容上與國際接軌。
(五)加速培養環境會計專業人員
環境會計學是環境保護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與會計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應用學科,這就對會計人員及相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強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引起他們對環境會計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並能夠充分認識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實施環境會計,進而逐步主動、自願地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的環境及環境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以便適應環境會計的要求,更好地參與會計管理工作。環境會計作為現代會計的一項新內容,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尤其是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更新傳統會計下的知識結構,學習並掌握環境科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資源會計學、環境會計學等知識和技能,分析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與環境及環境績效之間的關系,以便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企業在環境會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六)建立環境會計審計制度以加強對環境會計的監督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必然會加大環境資金的投入,環境會計核算將日趨完善,環境審計也會越來越重要。環境會計主要是以企業為會計主體核算企業對社會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不能全面、如實地披露對環境資源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因此,應強化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環境監督職能。由於目前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都沒有設立環境審計組織,在《審計法》和其他審計法規以及審計規范中也未作環境審計的相應規定。當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制訂環境會計審計法規,建立環境會計審計制度。由政府或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依據國家的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環境會計法規、制度和准則,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實性進行審查與鑒定,向社會公眾充分披露,以促使企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環境,進行環境會計的研究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