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計提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
Ⅰ 固定資產房屋累計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等科目
貸: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的價值是根據它本身的磨損程度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它的磨損分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兩種情況;有形磨損又稱物質磨損,是設備或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或因自然力影響而引起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上的損失。
(1)廠房計提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固定資金作為固定資產的貨幣表現,也有以下特點:
1.固定資金的循環期比較長,它不是取決於產品的生產周期,而是取決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2.固定資金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更新是分別進行的,前者是隨著固定資產折舊逐步完成的,後者是在固定資產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時,用平時積累的折舊基金來實現的。
3.在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時,需要支付相當數量的貨幣資金,這種投資是一次性的,但投資的回收是通過固定資產折舊分期進行的。
Ⅱ 廠房計提折舊和設備計提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
1、廠房分錄:
借:在建工程--xxxx
貸:應付帳款或者銀行存款
借:固定資產-廠房及建築物
貸:在建工程--xxxx
2、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Ⅲ 計提生產車間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會計分錄是指對某項經濟業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簡稱分錄。
其實這只是會計中的一種述語
Ⅳ 租入的廠房入了製造費用,計提折舊完了之後要怎麼做會計分錄
租入的廠房租費計入了製造費用,不計提折舊。原房主計提折舊完與承租企業沒有關系。
Ⅳ 生產用的廠房的累計折舊計入什麼科目
如果此庫房歸生產車間管理使用進製造費用
如果管理部門管理使用進管理費用
拓展資料:
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 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的具體項目有:企業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辦公費、差旅費、郵電費、綠化費、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等。
管理費用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是利益。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參考鏈接:網路:製造費用網路:管理費用
Ⅵ 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對
如果是車間折舊,則
借:製造費用-折舊
如果是辦公室的房屋折舊,則
借:管理費用-折舊
Ⅶ - - ,如何做會計分錄,計提折舊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1)平均年限法。 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式,各期計提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折舊年限(也可是月數)。 例:甲企業有一廠房,原值為300000元,預計可使用1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為5000元,廠房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要求計算該廠房的年折舊額。 年折舊額:(300000-5000)/10=29500元。 (2)工作量法。 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時先計算出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再根據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計算出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例:乙企業有一輛專門用於運貨的卡車,原值為3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300000公里,(假設報廢時無凈殘值),本月行駛3000公里,要求計算該卡車的月折舊額。 解: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3000×0.1=300元。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在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要注意在最後兩年計提折舊時,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例:丙企業新購入一台原值為60000元的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凈殘值為2000元。按雙倍余額抵減法計算折舊,要求計算出每年的折舊額。 第一年折舊額:60000×2/4=30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舊額:(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4)年數總和法。 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 例:丁企業在2002年3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該資產原值為300萬元,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5%,要求計算出2002年和2003年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 解題思路: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同時要注意折舊的年限一年與會計期間一年並不相同。 該固定資產在2002年3月購入,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不計提折舊,從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2002年計提折舊的期間是4月到12月,共9個月。 2002年計提的折舊額為:300×(1-5%)×5/15×9/12=71.25(萬元) 2003年計提的折舊額中(1-3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對於2003年的折舊額計算應當分段計算: 1-3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5/15×3/12=23.75萬元。 4-12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4/15×9/12=57萬元。 2003年計提折舊額為:23.75+57=80.75萬元。 從以上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四種方法中可以看出,只有雙倍余額遞減法在計算折舊額時不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在最後兩年計算折舊額時才考慮需要扣除的凈殘值,其餘的三種方法在計算時都需要考慮凈殘值;同時在計算時也需要注意題目是如何提問的,在會計處理中的「一年」計提的折舊是否等同於折舊期限中的「一年」。
Ⅷ 計提折舊的分錄怎麼做呢
管理部門用或分攤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銷售部門用或分攤 銷售費用---折舊費
生產部門用或分攤 製造費用或生產成本---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下月開始不計提。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恰恰相反: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8)廠房計提折舊如何做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計提:
1、根據制度規定,計算、提取有關的(留存、減值)准備。
2、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
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特殊情況:
一、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二、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三、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Ⅸ 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計提本月的廠房及設備費用700元。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700
貸:累計折舊 700
不是管理費用么 ,是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包括產品生產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餘一切生產成本 ,主要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車間、分廠)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一切費用。(行政管理部門和固定資產所發生的固定資產維修費列「管理費用」。)具體有以下項目:各個生產單位管理人員的工資、職工福利費,房屋建築費、勞動保護費、季節性生產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製造費用一般是間接計入成本,當製造費用發生時一般無法直接判定它所歸屬的成本計算對象,因而不能直接計入所生產的產品成本中去,而須按費用發生的地點先行歸集,月終時再採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計算對象間進行分配,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中。
通過製造費用帳戶核算各項製造費用的生產單位,對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應根據有關費用分配表及憑證登記「製造費用」帳戶及所屬的明細賬。由於製造費用的具體項目眾多,這里只能按大類,選擇有代表性的項目說明製造費用的歸集。
間接材料費
間接材料是指企業生產單位在生產過程中耗用的,但不能或無法規入某一特定產品的材料費用。如機器的潤滑油、修理備件等。間接費用的歸集一般可以根據「材料費用分配表」等原始記錄進行。計入製造費用的總帳和明細賬。
間接人工費用
間接人工費用是指企業生產單位中不直接參與產品生產的或其他不能歸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資、管理人員工資等。對間接人工費用應根據「工資及福利費用分配表」確定的數額,記入有關製造費用明細賬,並根據「工資、福利費用分配表」編制記賬憑證,據以記入「製造費用」帳戶。
折舊費
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中由於損耗而轉移到成本費用中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折舊費的歸集是通過將按月編制的各車間、部門折舊計算明細表匯總編制整個企業的「折舊費用分配表」進行的。根據「折舊費用分配表」登記製造費用明細賬和總帳。
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勞動手段,包括一般工具、專用工具、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等。生產單位耗用的低值易耗品,由於其價值低或容易損壞,一般不用像固定資產那樣嚴格計算其轉移價值,而是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將其費用一次或分次轉入產品成本。採用一次攤銷法時,領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一般可以與領用其他材料一道,匯總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費用;採用分次攤銷時,領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要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攤入有關成本費用。
其他支出
企業生產單位的其他支出是指上述各項支出以外的支出,如水電費、差旅費、運輸費、辦公費、設計制圖費、勞動保護費等。這些支出多數是以銀行存款或現金支付,並與產品無直接關系,一般均不單獨設置成本項目,應在費用發生時,根據有關的原始憑證逐筆編制記賬憑證後計入「製造費用」總帳及明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