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製品對外銷售如何會計處理
① 購進商品直接銷售怎麼做會計分錄呢
購進商品直接銷售也要分別做兩次會計處理,購入一次,銷售一次,
② 以物易物方式銷售的會計處理怎麼做
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換——確認收入實現
不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換——不確認收入
所得稅:換入的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成本,換出的資產確認銷售收入(視同銷售):自產的按照同類資產同期對外銷售價格,外購的可按照購入價格。
增值稅:確認收入,按照約定的價格確認收入。
消費稅:按照同類應稅消費品的最高售價計算。
換入的正料需視為購入,換出的廢料需視為銷售,兩者都必須交納增值稅等稅費。 一、換出的廢料的分錄:
1、確認收入:借:銀行存款/應收帳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其他業務收入-廢料
2、結轉成本:借:其他業務成本-廢料 貸:庫存商品二、換入正料: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帳款|%以物易物主要是根據視同銷售、購買貨物進行處理,業務處理是作為正常的購買、和銷售兩項業務分別處理就行了,注意如果是增值稅業務,要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
企業出售原材料的賬務處理與出售原材料的價格高於、低於、或等於購買價格無關,他的出售價格會影響利潤,其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
④ 視同銷售行為怎樣進行的會計處理 視同銷售的賬務處理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將以下八種行為歸入視同銷售行為:
(1)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2)銷售代銷貨物;
(3)非同一縣(市),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他機構用於銷售;
(4)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
(5)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6)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7)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8)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企業會計准則》商品銷售收入只有在同時滿足下述五個條件時方可予以確認:
一、企業己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二、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己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
三、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四、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五、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針對會計和稅法對視同銷售收入的認定不同,現通過案例對視同銷售業務的會計核算原則談談個人看法。
【例1】某上市公司(一般納稅人,下同)將自己生產的產品用於在建工程項目(從2009年開始全國實施消費型增值稅,為簡化核算,這里假設該工程項目不屬於抵扣范圍),該產品的生產成本為20萬元,計稅價格為30萬元,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7%。
分析:此筆業務屬於《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八種視同銷售行為中第4種情況,將自己的產品用於工程項目時,按生產成本轉賬,按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額。會計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251000
貸:庫存商品 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0
【例2】某上市公司以原材料對外投資,雙方協議按成本計價。該批原材料的成本為100萬元,計稅價格為130萬元。原材料的增值稅稅率為17%。
分析:此筆業務屬於《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八種視同銷售行為中第5種情況,按原材料成本轉賬,按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額。會計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21000
貸:原材料 1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21000
【例3】某上市公司,年終為獎勵10名先進工作者,公司以其生產的成本為2000元的洗衣機作為福利發放給企業職工。該型號冰箱的計稅價格為每台3000元。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
分析:此筆業務屬於《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八種視同銷售行為中7第種情況,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 351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35100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0
貸:庫存商品 20000
【例4】企業將生產的一批產品無償捐贈給福利機構,該批產品的成本為150000元,市場售價為200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
分析:此筆業務屬於《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八種視同銷售行為中第8種情況,會計處理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184000
貸:庫存商品 1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0
⑤ 銷售商品怎麼做會計分錄
實現銷售
借:庫存現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1、銷售實現
借:應收賬款409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5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9500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82000 貸:庫存商品182000
3、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409500 貸:應收賬款409500
4、計提消費稅
應納消費稅=350000*消費稅稅率
(5)試製品對外銷售如何會計處理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方法
層析法
層析法是指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步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此種方法對於學生能夠准確知道會計業務所涉及的會計科目非常有效,並且較適用於單個會計分錄的編制。
業務鏈法
所謂業務鏈法就是指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
此種方法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記賬規則法
所謂記賬規則法就是指利用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擴展文件;《會計分錄會計資料大全》
⑥ 編制會計分錄銷售試製品1000件,每件200元,增值稅為17%,產品已發出,款已收,
銷售
借:銀行存款 234000
貸:主營(其他)業務收入 1000*200=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0000*17%=34000
結轉成本
借:主營(其他)業務成本 15000
貸:庫存商品--試製品 15000
⑦ 從原材料購進至產品銷售這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購買原材料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領用原材料進行生產產品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3、產品完成入庫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4、對外銷售產品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產成品
(7)試製品對外銷售如何會計處理擴展閱讀
月末結轉的會計處理
1、收入的結轉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2、期間費用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3、成本支出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
4、稅金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稅金及附加、所得稅
⑧ 試運行生產的產品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及所得稅處理
案例:我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5年初,企業新購進一套無紡布生產線,試生產調試時,用了20萬元的原料,並將生產出來的成本為25萬元的產品(尚未完全達到質量標准,單價只有合格產品的一半左右)按市場價格銷售,取得銷售收入15萬元,凈支出為10萬元。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收入已沖減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成本。 某紡織品生產公司財務人員專家把脈: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因進行試運轉所發生的凈支出,計入工程成本。企業的在建工程項目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取得的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對外銷售的產品,其發生的成本計入在建工程成本,銷售或結轉為庫存商品時,按實際銷售收入或按預計售價沖減工程成本。因此,貴公司會計處理如下: 領用20萬元原材料時, 借:在建工程 200000 貸:原材料 200000. 取得銷售收入15萬元時, 借:銀行存款175500 貸:在建工程 1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0. 或者,預計售價為15萬元時,從在建工程中結轉庫存商品(產成品), 借:產成品 150000 貸:在建工程 150000. 取得銷售收入15萬元時, 借:銀行存款 1755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1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5500. 結轉產成品成本時, 借:產品銷售成本 150000 貸:產成品 150000 從上述會計處理中看到,企業試生產過程中領用的原材料,其進項稅額沒有轉出並計入在建工程,仍然作為進項稅額作了抵扣。主要理由是: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只有用於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是試生產產品還是正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均屬於應稅產品,需要按照規定繳納增值稅。雖然在會計處理上是放在在建工程核算中,但是根據增值稅相關稅法規定分析,實質上還是全部用於生產應稅產品,因而,用於生產應稅產品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會計上也就不必進行賬務調整處理。 企業所得稅方面又將如何處理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32號)文件規定,企業在建工程發生的試運行收入,應並入總收入予以征稅,而不能直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按此規定,企業試運行過程中的產品銷售收入15萬元,必須並入應納稅收入繳稅。但按照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要求,與此相關的成本也應該予以稅前扣除,試運行生產的產品成本為25萬元,稅前扣除後凈支出為10萬元,所以,企業應調減當期應納稅所得額10 萬元。由此也形成了企業的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後,會計上的固定資產價值比稅收上的固定資產計稅價值多10萬元的結果。
⑨ 研發階段的產品,銷售時,如何會計處理
首先明確一點,工業企業的研發支出實際上分為研究支出和開發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科目匯總,到期末,研究支出一律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而符合條件的開發支出准予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不符合條件的開發支出一律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
再來看你的幾個題:
1、工業企業新產品研發時發生的人工費,領用的原材料,研發用的設備,發生時怎麼做會計處理?
發生的人工,原材料計入「研發支出」科目,設備計入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折舊費用也計入研發支出
2、研發的產品直接銷售了,怎麼樣做會計處理呢?怎樣結轉銷售成本呢?
研發的產品銷售了,跟其他產品操作方法一致。
3、新產品一邊投入小批量生產,一邊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此時發生的研發費用怎樣做會計處理呢?
同第1題,不過這已屬於開發支出,也符合資本化條件,可以資本化
4、新產品研發成功後,以前發生的研發費用需不需要待攤呢?
資本化的開發支出,形成無形資產,對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應當攤銷,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需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