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學會計算
A. 學前兒童如何學習數學計算
鏈接:
希望可以幫到您和您的寶寶。
《洪恩寶寶學數學》是一套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全面的幼兒數學教育產品。它圍繞數學教育知識點構建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數學教育獨有的風格,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量選用了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B. 如何教孩子學加減法
學習數學應具備哪3大能力?
理解能力、專注力和計算能力,是孩子學習數學時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這三種能力的缺乏,使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陷入痛苦的根源。
孩子如果缺乏理解能力,就會出現:
同樣的題目,剛剛說的是牛,現在換成了羊,孩子就不會了。讓你恨得牙癢癢。
孩子如果缺乏專注力,就會出現:
媽媽我餓了、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等會兒再做作業吧。就算孩子老老實實坐在書桌前,也可能在不斷走神,或者在用鉛筆戳橡皮。
結果,做作業的時候,6和9搞錯了,23和32分不清。
作為家長,你能不著急嘛!
孩子如果缺乏計算能力,那就別想做好數學啦。
但是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感,還需要一定的練習哦。
說到「數感」,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一個陌生的詞彙。
接下來就解釋一下,什麼是數感?
大家可以看圖數數。對於成年人來說,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哪個圖片里的蘋果多,哪個圖片里的蘋果少。
而且,左邊的圖片看一眼就能知道有幾個。
但是右邊的圖片,成年人也需要稍微數一數,但成年人不是像孩子一樣數1234567,而是在腦中自然地把蘋果分成兩堆或三堆,可能先數3個再數4個;或者先數2個再數2個最後數3個。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區別,就是因為處理這些數字時,大腦運用的區域不同,數感也不同。
一眼分清楚多和少,以及數數的方式,就是數感的表現之一啦。
數感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訓練的。家長想要孩子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就要從培養孩子的數感入手啦。
4個方式,培養孩子的數感是關鍵
杜克大學數感實驗,以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做為研究對象,發現寶寶對數量變化非常敏感。他能夠輕易地知道哪個多、哪個少。
日常生活中也是,要是有兩包糖果給孩子挑選,他一定會選擇多的、大的那一包。
但是孩子到了做作業的時候,卻沒有選擇糖果的時候那麼容易了。
也許這個場景很多媽媽都遇到過,或者即將遇到:
家長問:「這是幾呀?」
孩子搖搖頭:「不知道。」
家長提示:「不知道你數數呀?」
孩子伸出手指,嘴裡念念有詞:「12345678」,好,數完了。
家長又問:「幾呀?」
孩子一臉懵,回答不出。
家長急了:「不是剛剛數完嗎?」
其實,在孩子最開始接觸算數的時候,這種情況非常正常,而且很常見。家長一定不要等到上學了再著急上火,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培養孩子數感的方式,培培老師列舉了好幾個:
• 第一:數數在生活中其實無處不在,爸爸媽媽可以在各種場景中靈活運用,比如跟孩子一起排隊,可以問有幾個人在排隊?中午吃飯的時候,讓孩子數數有幾個菜?玩游戲的時候,讓孩子計算一下一共有幾個玩具?
運用這些場景,孩子學習數學的時候並不會覺得累。
第二:藉助生活中的物品來幫助數數,比如積木、小棒、雪花片等,這些事物能夠變成孩子學計算的好工具、好幫手。
• 第三:要讓孩子多聽、多看、多讀,而且一定要讓孩子接觸大數字。比如,給孩子報興趣班,一次就繳費好幾千,買玩具花了好幾百等等,都是孩子接觸大數字的機會。否則孩子永遠在數20以內的數字,就沒辦法發展數感了。
• 第四:家長要注意避免符號與符號的對應。
讓成人用手比個「6」,很多人都會只伸出兩根手指。可是這卻會讓孩子感到迷惑,兩根手指不是代表「2」嗎?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面前說「6」的時候,就伸出6根手指。
C. 怎樣才能教孩子學會計算
1.可以實物演算法,比如:
1個蘋果+一個蘋果=?
1根棒棒糖+1根棒棒糖=?
2.也可以
手指算數,只限於幼兒園用,將來上小學用就不好了,畢竟總不能依賴手指。
左手為個位,右手為十位,從左手為食指數起,到母指了就是五,到第二遍就要進到十位。也就是說右手的食指就代表一十了。
例如:3+4=7
左手:食指1中指2無名指3,接著+4,從尾指開始數四個手指就=7了,(這時只出了三根手指,但母指是代表5的,其他手指是代表1的。)
例如:13+16=29
左手食指開始數3個手指,右個1個手指食指,這樣就是13,然後先加十位,在右手加10,就是YE的狀態了,輪到左手加6了,從尾指數到6就行了(這時5
個手指都出來了,母指代表5,其它的代表1,這樣5+四個1=9),右手兩個手指代表20
+
左手五個手指代表9
=
29
不知道你看不看得明白
D. 怎樣讓孩子快速學會20以內加減法
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在理解數字概念的基礎上,同時講解加減法,進而讓孩子理解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率,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等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數學概念。除此之外還教會孩子識別順時針與逆時針,尋找圖形與數字的規律,感知解析幾何中的象限與坐標,理解奇數與偶數等高級數學概念與技能。
E. 怎麼教孩子學算數,最基本的。
其實,孩子學算術基本都是從數手指頭開始的,這是他最容易掌握的道具。數指頭沒什麼不好,熟練了之後,你想讓他用,他也不會用了。你可以試著讓他把10以內的不用手指也能熟練,那麼他可以舉一反三的。記得牢了,就能不用手指了。記住,不要讓孩子學得煩了,否則他會對數數感到害怕,從而讓孩子對你的教育失去興趣
F. 怎樣教孩子學會算五以內加法
1、找到適合孩子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理解並掌握數學運算,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孰能生巧,先讓孩子背熟1-10或是1-20的數字,然後盡量讓孩子認識並寫下來。在算我以內的加法時可以先讓孩子數手指,慢慢的的在心算,多提問孩子讓孩子多練習。 3、讓孩子輕松愉悅的學習,多鼓勵孩子。 4、保持孩子學習加減的興趣。
G. 怎樣才能使小孩子盡快學會計算,不用再數手指才能算
其實小孩子用手數數
是天然的一個過程
。。。
你想要找的是「珠心算」
看看你那裡有人教沒有
H. 怎麼教孩子學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 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 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 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 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 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 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 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 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I. 怎樣教小孩學算術
我兒子從來未用過手指計算,他三歲時已經會計100以內加減法,而且是心算。 我平時教朋友的兩、三歲小朋友,都不用直接問5-4=?,而是試下以下方法: 一般我是用糖果或者花生之類的東西,我會對小朋友說:阿姨給五顆糖給你(但故意少給一、兩顆),然後問:現在夠嗎,還差多少顆。然後再慢慢教深一些。
J. 怎麼讓小孩快速學會加減法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我們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在孩子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這段話說出來,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需要學生在計算時,說出算理,學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礎,慢慢將算理內化到心裡,形成口算的基礎。
10以內的加減是20以內的加減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以2--10的分成為基礎的,可以用10根小棒,來讓孩子摸索掌握,這樣理解就會更深刻一些,也不會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其實是在游戲中掌握了10以內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