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從業 » 會計政策如何區分重要性

會計政策如何區分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08-16 02:50:11

① 會計政策具有哪些特點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這種狀況,肯定難以適應未來企業會計發展的要求。因此,從現在起,人們有必要大力宣傳會計政策,以期引起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視
如果你對我的回復感到滿意,請你選擇「採納」和「小紅花」評價,
這將鼓勵我們更好的為其他網友解答。

如何理解會計政策與會計估算變更在財務分析信息當中的重要性

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會計估計變更都牽涉到數字,例如將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由19年改為15年,而會計政策變更是對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為另一種會計政策的行為,例如將短期投資計價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③ 會計政策是什麼為什麼要一致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 政策變更
為。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在比較企業一個以上期間的財務報表時,能夠正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趨勢,一般情況下,企業採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後各項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否則,勢必削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下述兩種情形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企業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則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按照新的會計政策執行。例如,《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對發出存貨計價排除了後進先出法,這就要求執行企業准則體系的企業按照新規定,交原來以後進先出法核算發出存貨成本改為准則規定可以採用的會計政策。 第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變更後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會計處理,以便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例如,企業一直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如果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持續地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能夠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此時,企業可以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方法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

怎麼通俗區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

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會計估計變更就是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價值進行的重估和調整。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簡單通俗理解就是,會計估計是依據對時間、金額的判斷和原來不同而進行的變更,典型的是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與原來估計的不同,而改變折舊金額,側重與數量、時間、金額等。會計政策變更是側重與質量相關的變更,採用與原來性質不同的會計政策。

⑤ 會計政策是什麼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用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這種狀況,肯定難以適應未來企業會計發展的要求。因此,從現在起,人們有必要大力宣傳會計政策,以期引起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視。

產生原因

1.利益的共享性

企業的財務會計應向其相關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現有的股東、潛在的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顧客等)充分披露其會計信息。而這些利益相關方與企業彼此之間都有其各自獨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與企業的利益相關性更低。政府為了平衡各相關方的利益並使其制定的准則、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順利接受,從而使制定後的執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會放寬准則中對一些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處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

2.企業會計實務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由於企業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狀況各不相同,為了使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能夠從其所處的特定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出發,最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准則、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即在統一性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企業在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在不同的具體原則、多樣的會計處理之間進行選擇,從而也留給會計人員越來越多地進行職業判斷的餘地。

3.會計計量與報告中的主觀性

會計計量與報告過程是人們主觀地期望以貨幣計量為手段,採用一些特定的專門方法,對會計對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過程。因此,會計核算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摻雜了人的主觀判斷,這表現為人們可能對同一經濟業務事項會有不同的看法,從而產生不同的會計觀點,並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也由此就產生了會計政策。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會計政策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⑥ 如何判斷會計估計變更的合理性,必要性

一、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由原來採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在比較企業一個以上期間的財務報表時,能夠正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趨勢,一般情況下,企業採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後各項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否則,勢必削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下述兩種情形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
第一,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這種情況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企業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則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改變原會計政策,按照新的會計政策執行。例如,《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對發出存貨計價排除了後進先出法,這就要求執行企業准則體系的企業按照新規定,交原來以後進先出法核算發出存貨成本改為准則規定可以採用的會計政策。
第二, 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改變原有會計政策,按變更後新的會計政策進行會計處理,以便對外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例如,企業一直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如果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持續地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能夠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此時,企業可以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方法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
對會計政策變更的認定,直接影響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因此,在會計實務中,企業應當正確認定屬於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下列兩種情況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第一, 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這是因為,會計政策是針對特定類型的交易或事項,如果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其他交易或事項有本質區別,那麼,企業實際上是為新的交易或事項選擇適當的會計政策,並沒有改變原有的會計政策。例如,企業以往租入的設備均為臨時需要而租入的,企業按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方法核算,但自本年度起租入的設備均採用融資租賃方式,則該企業自本年度起對新租賃的設備採用融資租賃會計睛處理方法核算。由於該企業原租入的設備均為經營性租賃,本年度起租賃的設備均改為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有著本質的區別,因而改變會計政策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第二, 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採用新的會計政策。對初次發生的某類交易或事項採用適當的會計政策,並未改變原有的會計政策。例如,企業以前沒有建造合同業務,當年簽訂一項建造合同為另一企業建造三棟廠房,對該項建造合同採用百分比法確認收入,不是會計政策變更。至於對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政策,不按會計政策變更作出會計處理,並不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所以也不作為出會計政策變更。例如,企業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少量的低值易耗品,並且價值較低,故信用低值易耗品時一次計入費用;該停業整頓地近期投產新產品,所需低值易耗品比較多,且價值較大,企業對信用的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改為五五攤銷法。該企業低值易耗品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所佔的費用比例並不大,改變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後,對損益的影響也不大,屬於不重要的事項,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的改變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常見的會計政策變更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2)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從原規定不計提折舊改為計提折舊;

(3)壞賬核算從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

(4)所得稅核算方法從應付稅款法改為納稅影響會計法;

(5)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應收款項從不計提准備改為計提准備;

(6)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

(7)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二》規定: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8)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一》規定在壞賬准備採用備抵法核算的情況下,由原按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計提壞賬准備改按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自行確定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二、會計估計變更,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會計估計具有以下特點:(1)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於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2)進行會計估計時,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3)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必須合理地進行會計估計。

需要進行會計估計的項目通常有:壞賬;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與凈殘值;無形資產的受益期限;遞延資產的攤銷期限;或有損失和或有收益,等等。

例:下列各項目中,屬於會計估計變更的有( )。

A.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由原來的直線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

B.將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由5%改為10%

C. 將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由10年改為5年

D.將建造合同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

答案:ABC

解析:按照現行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改變應屬於會計估計變更;將建造合同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⑦ 會計政策是什麼意思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這種狀況,肯定難以適應未來企業會計發展的要求。因此,從現在起,人們有必要大力宣傳會計政策,以期引起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視。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⑧ 會計政策的作用是什麼

會計政策的作用
1.實現了利益的共享性
企業的財務會計應向其相關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現有的股東、潛在的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顧客等)充分披露其會計信息。而這些利益相關方與企業彼此之間都有其各自獨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與企業的利益相關性更低。政府為了平衡各相關方的利益並使其制定的准則、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順利接受,從而使制定後的執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會放寬准則中對一些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處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
2.解決了企業會計實務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由於企業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狀況各不相同,為了使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能夠從其所處的特定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出發,最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准則、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即在統一性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企業在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在不同的具體原則、多樣的會計處理之間進行選擇,從而也留給會計人員越來越多地進行職業判斷的餘地。
3.反映了會計計量與報告中的主觀性
會計計量與報告過程是人們主觀地期望以貨幣計量為手段,採用一些特定的專門方法,對會計對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過程。因此,會計核算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摻雜了人的主觀判斷,這表現為人們可能對同一經濟業務事項會有不同的看法,從而產生不同的會計觀點,並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也由此就產生了會計政策。

⑨ 我想知道 會計政策的含義是什麼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

這種狀況,肯定難以適應未來企業會計發展的要求。因此,從現在起,人們有必要大力宣傳會計政策,以期引起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視。

希望可以幫到你,滿意望採納,謝謝!

⑩ 什麼是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