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如何確定
㈠ 如何確定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由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才能得出財務報表反映的結論。
㈡ 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財務報表層次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和認定層次實際執行的重
一般情況下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大於具體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通常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先確定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然後根據一定的標准再對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進行具體的分配,也就是說,本著一般角度來考慮,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要比具體的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要高一些。
在審計實務中存在將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此時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應當等於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能大於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2)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如何確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會計報表是根據明細賬和總分類賬編制的,會計報表是對日常核算的資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進行匯總反映和綜合反映的報告文件。
由於日常核算資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點,為了便於各級管理人員一目瞭然地掌握企業、單位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情況及其效益,必須將日常核算的資料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和口徑進行匯總和綜合。
㈢ 什麼是審計重要性,如何確定財務報表層的重要性水平
由於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
只有這樣,才能得出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結論。
注冊會計師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應當確定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確定多大錯報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所做決策,是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的結果。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主要是採用定量的方法來確定,即注冊會計師先選擇一個恰當的基準,再選用適用的百分比來計算確定。
㈣ 什麼是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1、 判斷基礎和計算方法(固定比率法,變動比率法) 固定比率:實務中的常用比率 (1) 凈利潤 5%大--10%小 (2) 資產總額 0.5%---1% (3) 凈資產 1% (4) 營業收入 0.5%---1%
變動比率:根據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兩者中較大的一項確定一個變動百分比
2、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選取。應當取其最低者作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3、會計報表尚未編制完成時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根據期中會計報表推算出年度會計報表或對上年度會計報表做出修正,以確定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判斷基礎:資產總額 凈資產 營業收入 凈利潤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選取
不同會計報表之間,應選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計算方法
固定比率:在選定判斷基礎後,乘一個固定比率,求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參考數值:資產總額的0.5%—1% 凈資產的1% 營業收入0.5%—1% 稅前凈利潤5%—10%
例:某企業稅前凈利潤為200000元,審計人員確定的重要性指標比例為10%,則 計劃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
變動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規模越的大企業,允許的錯報或漏報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據資產總額或營業收入兩者中較大的一項確定一個變動百分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業歷年的總收入、總資產、股東權益等指標變動較大,那麼基於合理性考慮,可按歷年平均數計算重要性水平;對於同一被審計單位,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審計人員可採用幾種基本方法混合的方法來計算重要性水平或根據經驗進行調整。 帳戶或交易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可採用分配的方法,既將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帳戶。 例:CPA初步判斷的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資產總額的1% 不分配的方法
假設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為100萬元,則可根據帳戶或交易的性質及錯報漏報的可能性,將其確定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的20%——50%。 4、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的考慮
評價內容:存在的審計差異在性質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舞弊或違法; 存在的審計差異在金額上是否重要,即是否超過審計重要性水平。
㈤ 注冊會計師如何選取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
從性質和金額兩方面
來考慮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㈥ 審計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確定
從年度報表看A B 都是期中報表,根本無法確定重要性,然後剩下C D ,答案就很明顯了。
㈦ 計算財務報表層重要性水平
(1)按照資產總額確定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20000*0.5%=100萬元
按照利潤總額確定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1000*7%=70萬元,
注冊會計師應該選用最小錯報水平作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即70萬元
(2)
(1)標准無保留意見。雖然沒有對120萬元應收賬款函證,但是實施替代審計程序證明其是真實、正確的,可以發表標准無保留意見。
(2)無法表示意見。公司全部存貨賬面總額為12000萬元,占資產總額的60%,注冊會計師不僅無法估計損失,也無法實施監盤程序,審計范圍受到嚴重的限制,只能發表無法表示意見。
(3)保留意見。2010年應計提折舊=2000*(1-6%)/20=94萬元,錯報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70萬元,發表保留意見。
(4)否定意見。公司虛列2010年投資收益1015萬元,這項錯報使得公司的利潤總額從-15萬元變成1000萬元,由虧損變為盈利,錯報性質嚴重,發表否定意見。
㈧ 舉例說明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和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確定
A舉例重要性會計事務所接受委託對ABC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ABC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資產總額為20000萬元,該年度的利潤總額為1000萬元,在復核審計工作底稿時,發現以下需要考慮的事項:
(1)該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120萬,審計人員無法對其函證,但已通過實施替代審計程序證明其是真實、正確的。
(2)該公司全部存貨賬面總額為12000萬元,放置於鄰近單位倉庫內。由於此倉庫倒塌尚未清理完畢,不僅無法估計損失,也無法實施監盤程序。
(3)公司2007年初開始建造廠房,2009年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並交付使用,估計造價2000萬元左右,可以使用20年,預計凈殘值率6%。由於該固定資產至2010年末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故2010年該項固定資產未提折舊。
(4)公司虛列2010年投資收益1015萬元。
要求:
(1)假定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的固定百分比分別為0.5%和7%。請確定ABC公司2010年財務報表層的重要性水平。
(2)針對上述四種情況,假設被審計單位不採納審計人員提出的處理建議,分別指出應出具何種審計意見類型,並簡要說明理由。
1)按照資產總額確定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20000*0.5%=100萬元
按照利潤總額確定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1000*7%=70萬元,
注冊會計師應該選用最小錯報水平作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即70萬元
(2)
(1)標准無保留意見。雖然沒有對120萬元應收賬款函證,但是實施替代審計程序證明其是真實、正確的,可以發表標准無保留意見。
(2)無法表示意見。公司全部存貨賬面總額為12000萬元,占資產總額的60%,注冊會計師不僅無法估計損失,也無法實施監盤程序,審計范圍受到嚴重的限制,只能發表無法表示意見。
(3)保留意見。2010年應計提折舊=2000*(1-6%)/20=94萬元,錯報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70萬元,發表保留意見。
(4)否定意見。公司虛列2010年投資收益1015萬元,這項錯報使得公司的利潤總額從-15萬元變成1000萬元,由虧損變為盈利,錯報性質嚴重,發表否定意見。
B認定層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可容忍錯報啦,它與錯報金額與性質相關。那麼它用來干什麼呢?比方說CPA用抽樣方法函證應收賬款,抽取賬款總額20%的樣本,發現錯報了10萬,那麼推斷總體錯報50萬,注意這個時候就用到可容忍錯報了,50低於90,在可容忍范圍內,小問題而已,CPA就此打住,不作進一步的程序了。但如果發現樣本錯報了46萬,那麼推斷總體錯報230萬,就是大問題了,CPA就得擴大審計范圍,獲得更多的審計證據來發現問題及證明其觀點。
CPA應該就230萬的錯報提議被審計單位調整,若不調整,因為不超過報表層重要水平,仍可發表無保留意見,但附加說明或者強調事項段。若調整,則給標准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