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員如何使用會計報告
⑴ 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包括:企業管理人員,職工和社會公眾嗎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資者 、債權人、單位管理人員 、政府及相關機構。國有企業、國有控股的或者佔主導地位的企業,應當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公布財務會計報告。
⑵ 對外財物報表是向外部有關方面提供的會計報表。因此,企業管理人員一般不利用為內部管理服務
對外財務報表是上外有關部門提供的計表報表,應總企業國內能用公布的都外出表白,窗外方面的提供的表在印度管理,竟然故意不幫的就幫拿東西。那不上有關的地方都爆屏,印度把鏈接不能用不必要的波動,有關方面提供報表不同形狀來說一說。這個報表我外甥那不關提供的溝通計劃表,過段時間報表不同一樣的。
⑶ 管理會計怎麼分析財務報表
一、會計、財務與管理的基本認識
財務與會計大不同,卻與管理相似
會計工作是管理信息的可靠統計
財務工作是會計信息之分析與應用
1.損益預算:格式上和損益表是完全一樣的,通常在每個年度編制次年十二個月的預算,編制的原則是本年度的實際數字,加上營業政策所發生的影響數,所以是一個預期可以達成的營業目標。
2.財務預算:這是資產負債的預算,通常是與營業收入的比率來表現,用以評估各種資產負債是否在合適的狀況下。
3.投資預算:增加固定資產的時候,都應該先編制投資預算,以便籌措資金來源,並防止資金濫用。
4.資金預算:是現金(銀行存款)的預算,通常只編制三個月,主要的目的在於催收賬款及作資金調度。
二、認識會計科目,看懂財務報表
會計科目是管理信息的統計分類
會計科目間的恆等關系
1.收益-費用=損益
2.資產=負債+股本+損益
企業管理人員可以要求一些特別的科目
1)將金額大的事項,用會計科目作更詳細的分類:
2)將特殊成本與正常成本分開,以便異常管理:
3)費用與企業組織配合,以便預算管理:
4)會計科目按使用目的之不同而分開:
用子科目產出明細表
三、從損益表看出企業的經營能力
損益表的一般常識
1.第一類是營業收入
2.第二類是營業成本
3.第三類是營業費用
4.第四類是營業外收支
與預算比較閱讀
細分科目方便分析
四、從資產負債表看透企業體質
留意報表中隱藏的玄機
兼顧安全性及獲利性
1.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的平衡
2.企業成品、材料等存貨資產與流動負債間的平衡
常用會計科目平衡原則
1.企業的存貨價值與營業額間的平衡
2.企業應收賬款與銷貨額之間的平衡
資金來源去路表顯示改善或惡化
閱讀資產負債表是重要功課
資金來源去路表計算與分析
五、現金流量表的意義及應用
掌握現金的流量狀況
現金流量表三大部份
1.營業活動所造成現金的增減
2.投資活動所造成的現金流入與流出
3.理財活動所造成的現金流入與流出
現金流量表
保持現金流入大於流出
六、會計制度的借貸觀念及應用
借貸平衡防止單方資料疏漏
具內部控制功能避免弊端
七、企業都有三套賬
避免貪一時利惹無窮後患
了解稅務會計與其他會計的差異
三套賬的作業要點各不同
管理會計要及時記賬
八、標准成本會計制度的應用
明確顯示對企業的貢獻
充分掌握獲利狀況
產生完整的管理效果
九、有關投資的財務分析方法
財務分析使投資計劃更具體
損益兩平點營業額=總固定成本/毛利率
1.償債能力=(流動資產-存貨資產)/流動負債
2.經營能力=存貨/流動負債
3.收款能力=應收賬款/平均營業額
4.客戶質量=應收票據/平均營業額
5.安定力=固定資產/(長期負債+資本)
6.獲利能力=損益/營業額
十、掌握財務報告的閱讀要領
企業每月的財務報表通常有三份主表:即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
留意收益的增減與性質
注意變化研判公司前途
重視利潤到哪裡去了
財務報表編制方式
掌握要領閱讀報表
閱讀財務報表的方式是先看損益表,追查是否有某項業務或某部門績效不彰,以致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按著查看資產負債表,檢查主要資產負債科目是否真實,尤其是存貨狀況更應注意。最後看現金流量表,看看利潤到哪裡去了。
⑷ 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通常包括哪些人員
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有以下七種人員:
1、投資者:投資者是指投入現金購買某種資產以期望獲取利益或利潤的自然人和法人。廣義的投資者包括公司股東、債權人和利益相關者。他們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要對企業繼續投資。
(4)管理人員如何使用會計報告擴展閱讀
財務報告的組成:
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根據《會計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1、會計報表,會計報表是指企業以一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由會計賬簿的數據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書面文件,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企業會計報表按其反應的內容不同,分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其中,相關附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主要包括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附表。
2、會計報表附註,會計報表附註是為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會計報表附註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增進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和突出重要的會計信息。
⑸ 管理會計可以為內部使用者提供內部報告嗎
一、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內部使用者是企業管理層。外部使用者是投資者(包括企業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工商、稅務、上級主管機關等)和社會公眾。二、依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四條規定: 企業應當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又稱財務報告,下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
⑹ 財務人員如何向領導匯報財務報表
向領導匯報財務報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總會遇到很多問題,存在很多溝通上的障礙,領導不是學會計和財務的,對會計知識的了解也很有限,即使學習過MBA的領導對會計也未必真的了解,可是會計們總是習慣於用會計科目和語言還有一些財務比率去說明一個問題,沒有注意和領導溝通的共同語言,越是想說明白,越是說不明白,領導對會計就越不理解,可是會計人員由於職業習慣總是喜歡用專業術語講問題,時間長了領導聽不懂,會計人員也不願意再說了,慢慢就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一點點的會對會計的工作不利,你做的許多事情他聽不懂,我們的工作就不會得到領導的理解和贊同。
用通俗的話和領導溝通
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我們不能奢求領導們都是學會計的,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改變這個窘迫的現狀就要靠改變我們自己開始,要用領導理解的話和領導溝通,而不是選擇逃避和抱怨,這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如何讓領導能聽懂會計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你要具有針對性看看領導是學什麼專業的,學的是理工還是文科,這個我們闡述問題的方法就會大不相同,學理工科的人很講邏輯,說問題要講123,學文科的就你要具有描述性,把事情說清楚。領導的稟賦也不一樣,有的領導很聰明一說就懂,而且能舉一反三,那你就省了很多的事情,如果不是,就需要你看看領導在什麼地方存在誤區,本人的曾經的一個領導就是一位農學博士,對折舊這個事情理解不了,他認為我的錢已經支出了,怎麼還有提取折舊呢,這不是重復的支出了,你們學的這個會計是有問題的,其實這個其實是不懂會計的權責發生制,銀行存款的支出不等於,會計上的支出,固定資產的支出是要分期慢慢從利潤中列支的,這是兩個標准,兩個思路。因此要有針對性的和領導溝通,要知道他存在哪些盲點,給領導講明白,其次能用簡單通俗的話把會計說明白,這樣才能和領導產生共鳴,領導才會更支持你的工作,會計科目可以翻譯,會計科目其實本身就是很通俗的,我們要善用資源,現金銀行存款就不用說了可以統稱為現金或者錢,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就是和銷售產品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事,把這些科目都說成欠款,要把科目都翻譯成生活中的俗語,固定資產你把它說成買的什麼設備這個領導很清楚,就是更加通俗了,改造這些科目讓它成為你和領導匯報的素材,這樣有助於領導理解。
可是有些領導還是理解不了,這就需要我們會計要用通俗的話把會計講出來,我匯報的這位領導就搞不懂折舊這個問題,但是你要和他講現金,他就懂了,最後他就問我咱還有多少現金,咱的帳上還有多少可以支配的錢就可以。因此用通俗的非會計語言把會計這點事情說情況的能力很重要。
會計可以很簡單的說
要把業務活動進行歸類總結。有的企業的業務很復雜,憑證一個月就數十本,但是有許多是相似的,可以合並同類項,其實就是一類業務,可以把業務分類,可以把復雜的業務簡單化,不過看似簡單,平時是需要你做功課的,你要又把問題歸類化,規律化的能力,你要對企業的業務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那些是平時經常支出的費用,那些是不經常發生的費用,每個月的料工費支出會有多少,這個月多了少了是因為什麼,你的產品都賣都賣多少錢,我曾和一位領導匯報,他說你說的對不對,我大概有一個框架輪廓,這一年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有那些客戶,能賺多少錢,是有一個粗略的輪廓,你說在這個合理范圍我知道,如果太離譜了,是能夠感覺到的,因此,會計賬簿失去了對業務本身的了解是多麼沒有意思,會計數字只是一些孤苦伶仃的數字堆砌。
你平時做的什麼就說什麼。這就需要你能把公司的業務活動能用簡單的話來說明白,例如,你公司這個月收了多少錢,都是那些產品創造的這些收入,哪些產品賣的多。支出能分為料工費三大類,你購買原材料花了多少錢。這個月的工資支出了多少,其中生產工人支出多少,管理人員支出多少,相關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花費了多少,這個月還剩了多少錢,有多少錢沒有收回來,有多少材料款未付,現在公司還有多少可以支配的銀行存款,用言簡意賅的話語把錢的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花的還結余多少,這些事情說清,會計的事情也就說清了。
以現金流量為主的視角來闡述
當你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為主,以現金流量表為輔來說明報表,可能就離領導理解報表的真相越來越遠了,因為這涉及更多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會計人員溝通用會計術語沒問題,可是和領導用更多的會計語言,思路上就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差,要以現金流量表為主,其他兩張表為輔的闡述模式,現金流量知未來。現金就如同一個人的血液,血液沒有了人就死了,企業和人一樣,企業也叫做法人,也是人,大同小異,都說的是一個意思。現金流量表是看你公司的造血功能,輸血功能和未來產生新的造血能力。從這個視角更能說清企業的運作顧慮和風險所在。許多領導都會問你覺得未來公司的財務問題在什麼地方,其實通過現金流量的分析可以知道企業的未來,通過現金流量就可以看出企業創造價值和風險控制的問題,要分析企業現金流的都流向什麼地方,現金收入分幾類,支出了多少、全年那個月支出的多那個月支出的少,有什麼規律性的問題。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各項收支相抵後的凈額有多少,有缺口怎麼辦,能不能找人借的來錢,經營上富裕的現金流是否能夠用於擴大再生產和購買一些孳息性財產,輸入的現金流肯定是不可靠地,不如自己肌體的造血更好,因此現金流量的經營,投資,籌資的匹配程度的好壞決定了企業是否健康,血液是至關重要的,是決定企業生死的大事。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更多的涉及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帶有很強的專業性,是利用會計原理計算出來的。資產負債是看你公司的整體問題的,看你這個人是不是整體平衡,是不是一個肩高一個肩低,腿腳是不是有毛病,還能不能夠站的穩,蹲的下,坐的好。利潤表是看你公司都賣什麼東西,與人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的產品是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銷,你是靠主營業務賺錢還是靠其他業務賺錢,你為了銷售產品產生了多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為銷售產品產生了多少借款利息,是不是靠變賣家底過日子。這樣突出現金流量表將三張報表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看,就可從內到外立體的分析一個企業的情況了。
⑺ 怎麼才能學會看財務報表怎麼做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人員
在眾多的企業中,與我們關系最大的就是公司,企業人對我們來說就是公司人。但中國人對公司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一說到公司人就覺得在機關里受約束,「下海」到公司去,覺得那裡很自由,很放鬆。其實你用這種概念與西方人討論公司人,他會覺得很茫然。
「公司人」是西方社會學一個特有的概念,他們認為在公司中就職的人是最講紀律,最講規范的。舉例來說,你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一眼就能辨認出哪些人是在公司里上班的。你看那些頭發梳得一絲不苟,西服穿得整整齊齊,皮鞋擦得油亮油亮,「噠、噠、噠」低著頭小跑的人肯定是公司人。那些邁著方步,不緊不慢,衣著隨便,嘻嘻哈哈的人很可能就是記者或者是大學老師。因此,公司人應該有其特定的含義。
3、企業人應具備的特點
我們大多數人是脫胎於院校人,在走進公司這種組織以後,在心理上、行為上要明確做哪些轉變,哪些調整。有的人到了公司後,心理上長時間適應不了這種轉變,一方面,對他來說可能是選錯了工作,他的個性的確不適合到這種組織化程度很高的企業里來從業,另一方面,也可能就需要有個長期轉變的過程。那麼,企業人究竟要具備什麼特點呢?總體來講,應該有這樣幾個特點:
(1)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分開
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不是一回事,個人生活可以由你作主,今天是吃西瓜,還是吃冰棍,明天是吃肉,還是吃蔬菜,由你自己決定,走進企業,就不能把個人生活里的一些習慣帶到職業生活里。這是作為企業人與一般人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2)職業生活和情感生活分開
進入公司這種組織以後,就不能根據個人情感的好惡來判斷事物。舉個例子,如果論你的個性、情感,你可能很不喜歡某個領導,因此就不聽他的,這是不行的。你服從他,不是服從他這個人,而是服從他這個崗位,這個崗位是管理你的,那你就應該聽他的,不論你喜不喜歡他這個人。
你對這個崗位的尊重是組織的需要,是這種職業本身的需要。從這種意義上講,敬業是一種職業道德。你干好這個工作不是給別人干,不是給你的老闆干,是這個崗位本身要求你這么乾的,你應該尊重這個崗位,不能因為你受情感上的影響而導致你不能很好地履行你崗位的職責。
同樣,我們表揚一個人或批評一個人時,不能帶有個人的情感和好惡。也許你很喜歡某個人,但你不能讓他無功受祿,你喜歡他可以在你個人生活中去喜歡他,跟他去郊遊,給他幫助,但在職業生活中,該表揚的就表揚,該批評的就要批評,批評也不是批評他這個人,而是批評他這個崗位,是因為這個崗位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
(3)思想和行為要分開
思想上,你可以任意馳騁,但行為上要循規蹈矩,這是兩回事,不能把這兩個方面混在一起。
概括來講,企業人要具有以上幾個特性。
雖然人畢竟是人,不是神,很難完全把以上這些方面完全分開,但應盡可能地分開,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企業人。能作到盡可能地分開,就比較適合在組織化比較高的企業中發展。如果實在不能分開的人,就不太適合到企業里來,不太適合到組織化比較高的企業中工作。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走進廠門,請放棄一切自治」,把這個道理闡述得非常清楚,你走進企業中,就要服從這個組織的規范,不服從企業規范,就無法在企業中做事。
作為員工向管理人員的轉變,首先應該變成一個合格的企業人,然後才談得上做合格的企業領導,如果你還沒有轉變成一個企業人,就談如何當好企業領導,那還差的很遠。
⑻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包括單位管理人員嗎
當然包括。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資者 、債權人、單位管理人員 、政府及相關機構。
⑼ 作為一個管理者,如何看懂財務報表
多看一些財務方面的書,了解下具體會計科目的含義,做為管理者一點很聰明的了,相信你用不了多久就會的,不清楚的建議你詢問下你們的財務人員,相信他也很高興,畢竟管理者懂得財務知識,雙方交流起來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