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總會計獎勵資金如何下帳
得看是什麼獎勵
有些獎勵可以進補貼收入
借現金或銀存
貸補貼收入
有些獎勵如代辦個稅手續費獎勵什麼的
先走其他應付款
待發放時再從其他應付款中出去哈
Ⅱ 企業收到的財政專項資金,怎麼做賬務處理
企業收到的財政專項資金,做賬方法,按2001年財政部制定的企業會計制度及企業會計准則要求,對財政專項資金的賬務處理及會計科目規范:
1、實際收到專項撥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2、撥款項目完成,形成各項資產的部分,按實際成本:
借:固定資產(或其它相關科目)
貸:有關科目
同時:
借:專項應付款
貸:資本公積----撥款轉入
3、未形成資產需核銷的部分,經批准
借:專項應付款
貸:有關科目
4、撥款結余上交:
借: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拓展資料:
一、做收益處理,依據是:
《企業財務通則》第二十條 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資金,區分以下情況處理:
(一)屬於國家直接投資、資本注入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增加國家資本或者國有資本公積。
(二)屬於投資補助的,增加資本公積或者實收資本。國家撥款時對權屬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沒有規定的,由全體投資者共同享有。
(三)屬於貸款貼息、專項經費補助的,作為企業收益處理。
(四)屬於政府轉貸、償還性資助的,作為企業負債管理。
(五)屬於彌補虧損、救助損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為企業收益處理。
二、作資本公積處理,依據是:
《企業會計制度》第四章第八十二條、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資本公積項目主要包括:(五)撥款轉入,是指企業收到國家撥入的專門用於技術改造、技術研究等的撥款項目完成後,按規定轉入資本公積的部分。企業應按轉入金額入賬;
Ⅲ 財政撥付的扶持資金,會計應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1、實際收到專項撥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2、撥款項目完成,形成各項資產的部分,按實際成本:
借:固定資產(或其它相關科目)
貸:有關科目
同時:
借:專項應付款
貸:資本公積----撥款轉入
3、未形成資產需核銷的部分,經批准
借:專項應付款
貸:有關科目
4、撥款結余上交:
借: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Ⅳ 政府補貼專項資金如何入賬
1、政府補助金作為營業外收入,收到時做以下分錄: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2、用這筆支出時(如購買材料、購置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4)財政總會計獎勵資金如何下帳擴展閱讀: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十六號——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第十六號—政府補助》--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政府補貼應用指南--東奧會計在線
Ⅳ 關於財政獎勵如何做賬的問題
企業收到財政獎勵: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黨政事業單位收到財政獎勵
1、收到財政局撥款通知:
借: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
貸:撥入經費-財政授權支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
2、開支:
借:經費支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
貸: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
Ⅵ 財政專項資金如何賬務處理
解答:財政專項資金要區別對待:執行新會計准則的企業,按《企業會計准則-政府補貼》計入營業外收入;如果未執行新會計准則,則計入資本公積。 稅法上,符合規定《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有資金撥付文件,財政部門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企業專設賬本單獨核算,可以享受免徵企業所得稅的政策。 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
Ⅶ 財政獎勵收入如何做賬
財政獎勵款的會計處理依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規定進行賬務處理:第七條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
第八條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
(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稅務處理方面:如果這個財政獎勵符合財稅[2011]70文件規定的不征稅收入的條件,公司可以按不征稅收入處理。
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如果這部分財政獎勵款不符合不征稅收入的條件,公司在收到時應該一次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Ⅷ 收到政府的獎勵款如何入賬
企業取得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補貼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者外,應一律並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1、政府補助金作為營業外收入,收到時做以下分錄: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2、用這筆支出時(如購買材料、購置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8)財政總會計獎勵資金如何下帳擴展閱讀:
①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若轉出價款高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②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
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③確認的政府補助利得,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Ⅸ 企業收到政府財政性資金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所做的分類。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會計要素可以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個方面。會計要素按反映的內容不同可分為兩種,即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由政府會計主體控制的,預期能夠產生服務潛力或者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經濟資源。服務潛力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利用資產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以履行政府職能的潛在能力。經濟利益流入表現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或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出的減少。
2、負債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資源流出政府會計主體的現時義務。現時義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3、凈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資產扣除負債後的凈額。凈資產金額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凈資產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
4、收入是指報告期內導致政府會計主體凈資產增加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流入。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