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從業 »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如何記憶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如何記憶

發布時間: 2021-08-15 18:17:12

A.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1、可靠性,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所在。2、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報者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3、可理解性:提供的信息需清晰明了。4、可比性。5、實質重於形式。6、重要性。7、謹慎性。8、及時性。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的財務信息,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評價經營業績進行再生產或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財務會計主要負責公司的憑證審核,填制記賬憑證,納稅申報,會計檔案保管工作。

出納主要負責公司的現金、支票、發票登記保管工作。

1、財務會計必須熟悉掌握財務制度、會計制度和有關法規。遵守各項收費制度、費用開支范圍和開支標准,保證專款專用。

2、編制並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對執行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措施。

3、按照會計制度,審核記賬憑證,做到憑證合法、內容真實、數據准確、手續完備、賬目健全、及時記賬算賬、按時結賬、如期報賬、定期對賬,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准確、及時、完整。

4、財務會計對出納轉來的現金及銀行的收款單據,付款單據,及時與吧台收款單據及采購入庫單據進行數據核銷,並根據原始數據做好記賬憑證,月末根據當月應收應付數據出具應收賬款匯總表,應付賬款匯總表,與客戶,供應商進行對賬。

5、月末根據記賬憑證進行憑證過賬,往來核銷,財務期末結賬,出具報表工作。

6、財務會計要按期與銀行對帳,按月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隨時處理未達帳項。

7、出納負責現金、支票、發票的保管工作,要做到收有記錄,支有簽字。

8、現金業務要嚴格按照財務制度和公司制定的現金管理制度所要求的辦理。對現金收、支的原始憑證認真稽核,不符合規定的有權拒付。

9、現金要日清月結,按日逐筆記錄現金日記帳,並按日核對庫存現金,做到記錄及時、准確、無誤。

10、支票的簽發要嚴格執行銀行支票管理制度,不得簽逾期支票、空頭支票,對簽發的支票必須填寫用途、限額,除特殊情況需填寫收款人,應定期監督支票的收回情況。

11、辦理其它銀行業務要核對發票金額是否正確、准確,並經領導批准後簽發,不得隨意辦理匯款。

12、收付現金雙方必須當面點清,防止發生差錯。

13、對庫存現金要嚴格按限額留用,不得肆意超出限額。妥善保管現金、支票、發票,不得丟失。

14、杜絕白條抵庫,發現問題及時匯報領導。

B.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哪些內容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徵;

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次要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質量要求的補充和完善。


(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如何記憶擴展閱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注意事項:

1、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3、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

C.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要與時俱進,現在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准則,所以只能以准則規定為標准。你也可以用排除法來完成類似的題,把確定的肯定的,選不確定的。畢竟現在出題錯誤的情況很少。
我算不上什麼專業人土,但從事會計工作20餘年,取得中級職稱10年有餘。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會計核算要求的不斷提高,法律法規不得不進行完善和修訂。說實在的,估計我掌握的也只是這些當中的九牛一毛。既然你是從業資格考試,那就以教材為重比較好。

D. 如何理解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的"客觀性

客觀性,又稱為可信性、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如果會計記賬不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其合法憑證為依據,不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不能做到內容真實,數據准確,資料可靠,那麼會計提供的信息就無法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部門及有關方面進行決策的需要,導致社會稀缺的經濟資源配置低效或無效。
人們通常將「客觀」理解為結果與其描述的對象一致,沒有任何差別。但由於會計計量採用貨幣計量,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有條件的分類、匯總、分配和估計等因素的影響,要使會計信息與其描述的對象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不過,只要會計人員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價值運動,得出的會計信息是「可以驗證」的,我們就可以說,該會計信息是可信的或可靠的。客觀性一般由「如實反映」、「可以驗證」和「不偏不倚」三者共同組成。
「如實反映」指的是,會計反映的應該是實際發生的而不是將來發生的或者不會發生的經濟業務,並且還要以合法的憑證為依據。「可以驗證」是指對同一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獨立的計量人員採用相同的計量方法,會得出高度一致的會計計量結果。「不偏不倚」是指在生成會計信息過程中,會計人員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不抱偏見,不追求預定的計量結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會計信息應該為大眾服務,同時,會計信息的生成需要會計人員進行大量的價值判斷。

E.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舊准則:
(一)衡量會計信息質量原則(6條) 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 明晰性
(二)確認和計量的原則(4條) 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歷史成本、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
(三)起修正作用的原則(3條) 謹慎性、重要性、實質重於形式

新准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8條)
1、客觀性原則 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 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2、相關性原則 會計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應當滿足宏觀信息需要、 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的需要。 會計所提供的各種報表不能滿足所有方面的需要, 只要會計報表使用者通過通用的會計報表中的信息進 行加工整理,能夠得到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這樣的 會計信息就符合相關性原則。
3、明晰性原則 會計記錄和會計信息必須清晰、簡明,便於理解和 使用。
4、可比性原則 同一企業採用的會計程序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 會計期必須保持一致,在一般情況下不得隨變更。 (縱向比較)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變更。 不同企業會計核算必須符合國家統一規定,提供 相互可比的會計核算資料。(橫向可比)
5、實質重於形式 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重於其法律表現形式,應當 按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
6、重要性原則 會計核算應當區別被交易或事項的重要程度採用不 同的核算形式。 重要與否取決於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於不同的會 計主體重要與否是不同的,對於同一會計主體的不同會 計期重要與否也是不同的;重要與否應從兩個方面考慮 (數量和性質)。
7、謹慎性原則 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不多記資產或收益, 不少記負債和費用,也不得計提秘密准備。
8、及時性原則 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會計信息收集及時、處理 加工及時、傳遞及時)

F. 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那些,會計實物中如何體現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例如:某公司於20×7年末發現公司銷售萎縮,無法實現年初確定的銷售收入目標,但考慮到在20×8年春節前後,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公司為此提前預計庫存商品銷售,在20×7年末製作了若干存貨出庫憑證,並確認銷售收入實現。公司這種處理不是以其實際發生的交易事項為依據的,而是虛構的交易事項,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則,也違背了我國會計法的規定。

又如,企業按照銷售合同銷售商品但又簽訂了售後回購協議,雖然從法律形式上實現了收入,但如果企業沒有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沒有滿足收入確認的各項條件,即使簽訂了商品銷售合同或者已將商品交付給購貨方,也不應當確認銷售收入。

G. 如何記憶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分錄不要死記,只要知道資金的來龍去脈,就能順理成章寫成會計分錄。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H. 簡述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1)客觀性原則。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採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會計核算的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中堅持客觀性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准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導致決策的失誤。
(2)相關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沒有什麼作用,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關性。
信息的價值在於其與決策相關,有助於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能夠有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過去的決策,證實或修正某些預測,從而具有反饋價值;有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預測,做出決策,從而具有預測價值。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相關性原則,就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對於特定用途的會計信息,不一定都能通過財務會計報告來提供,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如果會計信息提供以後,沒有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對決策沒有什麼作用,就不具有相關性。
(3)明晰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根據明晰性的要求,會計記錄應當清晰,賬戶對應關系應當明確,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准確,以便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准確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內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明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當准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必須做到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編制會計報表時,項目勾稽關系清楚、項目完整、數字准確。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不能做到清晰明了,不便於理解和使用,就不符合明晰性原則的要求,就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4)可比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礎。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在某些情況下,經濟業務的實質與其法律形式可能脫節,為此,會計人員應當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來選擇會計政策,而不能拘泥於其法律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6)重要性原則。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對於重要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詳細反映;對於不具重要性、不會導致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並、粗略反映,以節省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也採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
在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面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性項目;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謹慎性原則。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在資產計價及損益確定時,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應選擇使本期凈資產和利潤較低的方法或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准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准備等,就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會計信息的修正。
(8)及時性原則。
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企業或其他方面做出經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客觀、可比、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於會計信息使用者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及時性原則,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編制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制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信息不能及時提供,就無助於經營決策,就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