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會計二字的起源
① 會計的由來
會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脈」,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中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傳統中式簿民的特色.
② 「會計」這個詞的由來是什麼
「會計」一詞人人皆知,它是監督和管理財務工作的代稱,而今,也用「會計」稱謂做此類工作的人。
「會計」的歷史頗久,古已有之。據記載,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傳「會計」一詞是大禹留下來的。今日浙江省的紹興、嵊縣、諸暨、東陽等地之間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時,在苗山自此改名「會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會稽」即「會計稽核」之意,故此詞是大禹發明,並且流傳下來的。
古書中多處都有使用「會計」一詞:《孟子》中有「會計當而已矣」記載;《戰國策》有馮諼為「孟嘗君市議」故事,孟嘗君想派員去薛邑替他取債款,他問他的門下,「誰習計會?」古代的「計會」就是如今的「會計」,馮諼立即站出來,自薦為孟嘗君做會計。漢代把周朝的會計官職又作發展,設立了管理這些會計事務的官職了,也許這就是最早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財政司呢!
-------------------------------------------------
我們老師講的是:最早是由日本翻譯的英文(accountant)
然後,又由清朝第一位會計師謝林由日文翻譯成會計的
③ 財務會計的起源是什麼呢
經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思想啟蒙運動的洗禮,地中海沿岸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萌芽,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金融、商業和手工業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革對於傳統單式簿記發起了挑戰。
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問世揭開了簿記史上新的一頁,從而將古代簿記推進到近代簿記甚至是近代會計。
1494年《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視為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盧卡巴其阿勒也被視為是「現代會計之父」。
(3)如何解讀會計二字的起源擴展閱讀
財務起源是指財務是錢財事務,是社會生產 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財務不是人類社會從來 就有的,它是與商品貨幣經濟相聯系的一個經濟范 疇。商品生產和交換以及貨幣的出現,是財務產生的 客觀基礎。
在社會生產發展的歷史上,在商品貨幣經 濟產生以前,曾經有過不需要財務也根本不知道財務 為何物的生產。只是在產生了商品貨幣經濟之後,開 始利用價值形式組織和實現社會生產和再生產,以便 佔用和消耗較少的勞動,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勞動產 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才產生了財務。
④ 會計一詞來源於何時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會計職業需求量大,但對從業著的業務能力及職業道德也有較高的要求。
⑤ 會計一詞的由來
「會計」一詞人人皆知,它是監督和管理財務工作的代稱,而今,也用「會計」稱謂做此類工作的人。
「會計」的歷史頗久,古已有之。據記載,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傳「會計」一詞是大禹留下來的。今日浙江省的紹興、嵊縣、諸暨、東陽等地之間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時,在苗山自此改名「會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會稽」即「會計稽核」之意,故此詞是大禹發明,並且流傳下來的。
古書中多處都有使用「會計」一詞:《孟子》中有「會計當而已矣」記載;《戰國策》有馮諼為「孟嘗君市議」故事,孟嘗君想派員去薛邑替他取債款,他問他的門下,「誰習計會?」古代的「計會」就是如今的「會計」,馮諼立即站出來,自薦為孟嘗君做會計。漢代把周朝的會計官職又作發展,設立了管理這些會計事務的官職了,也許這就是最早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財政司呢!
⑥ 會計的起源
從古代到農耕社會,隨著生產能力的增強,經濟管理要求的提高,對於復雜的社會經濟活動開始有清晰的記錄和要求,這就是會計的起源。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跡可尋,如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刻符記字,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下的官廳會計等。我國「會計「命名源於西周,最早見於《周禮》。世界上第一本復式簿記著作是義大利的盧卡.帕喬利所著的《數學大全》,該書於1494年11月10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出版。盧卡.帕喬利因此被譽為"近代會計之父"、"近代會計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所會計學校是1581年在義大利創立的威尼斯會計學院。也是最早的會計師組織。
⑦ 會計的起源的幾種說法
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對於我國會計的成因、起源有過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講在禹夏時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開過一次諸侯會議,考評諸侯的功績。這次計功大會剛剛結束,大禹王便死了。當時,諸侯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茅山上。為了紀念大禹和他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經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為「會稽山」。而這個「會稽」便是今天 「會計」的起源。接下來又有人發展了這一傳說,他們把大禹王召開的這次會議,說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會計會議」。
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是用兩本最早記載有「會計」二字的古書來否定以上傳說的。這兩本書一本叫作《周禮》,一本叫作《孟子》。他們認為由於《周禮》和《孟子》都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故「會計」二字的起源當在戰國時代。
其實,第一種說法證據不足,其結論未免過於輕率;而第二種說法又過於拘謹,以至忽視了一個的事實,從而使自己的論據處在自相矛盾的狀況之中。因為他們在確認《孟子》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同時,也確認《孟子》中所記載的孔子關於:「會計,當而已矣」的言論。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戰國,既然承認孔子的一句名言,那麼按道理講,「會計」命名的起源當在春秋,而不在戰國。
事實上「會計」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發生於西周時代,它的產生經歷著一個漫長而又十分有趣的過程。
在西周以前所應用的文字中,尚未發現開會的「會」字,也無「會計」二字。當時人們表達「開會」、「集會」、「相會」之類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事物數量的增加或數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於「合」字的用處較多,在使用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來越感到用「合」字來表達「會計」方面的意思很不確切、妥當。這樣,大約到西周中後期,人們便根據「開會」及「會計」這兩個方面的涵義逐步在摸索創造新的字形,最後終於使這二方面的涵義從「合」字中分離出來。這個被創造出來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
會計中的「計」字是由「十」和「言」這兩個母體字組合而成的,「計」字的意義包含於「言」和「十」之中。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稱為中央,把部落的周圍區別為四方,即現在所講的東西南北四方,而中央與四方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十」字的形體。那時候,每逢出獵,部落里的首領便按照四方分派獵手。分四路出去,而後又按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規定,各路出獵歸來必須如實報告捕獲獵物的數目,最後由部落首領匯總計算,求得一個總數,以便考慮所獲獵物在部落范圍內的分配問題。這種零星計算四方收獲獵物的舉動,便構成了「計」字一方面的涵義。
在遠古時代,當文字和書寫工具尚未發明的時候,各路出獵者向部落首領報告獵物數目是用口頭語言加以表達的。不同種類的獵物各是多少,總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確、真實地表達出來,不容許隱瞞和虛報。這種正確而無隱徇的口頭計算與報告便又構成了「計」字的另一方面涵義。這樣,「言」與「十」合成一起便構成了「計」字的形體,而「言」與「十」這兩方面的涵義合一,便使「計」字具有正確進行計算的意思。東漢時,我國古代 著名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這部著作中對「會計」二字又從字義上作出詳解,其中尤其強調「計」字中含有正確計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說文解字注》一書中對「會」字的構成作了詳細的說明。同時,清代數學家焦循針對西周時人們對於「會計」概念的認識指出:「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這是對於西周時代「會計」 概念的正確總結
⑧ 「會計」一詞的來歷
「會」指聚合、會合、總計;會計在我國古代就有這一名詞。
我國從周朝開始就設置官吏,為封建皇朝掌管財物賦稅。進行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會算之為會」,(焦循《孟子正義》)。宋、元以後,官廳錢糧移交時,編造「四柱清冊,民間沿用,逐漸發展,成為傳統的中式簿記。
⑨ 會計名字的由來和會計的發展
會計的起源會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實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脈」,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中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傳統中式簿民的特色.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使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會計的分類按行業分為:工業企業會計 、商品流通會計 、 金融證券會計 、保險企業會計 、 施工企業會計 、房地產業會計 、郵電通訊會計 、農業企業會計、旅遊餐飲會計 、 醫療衛生會計 、 交通運輸會計 、 文化教育會計 、物業管理會計、 行政事業會計 、 上市公司會計 、物流企業會計 、連鎖經營會計 、 出版印刷會計 、 私營企業會計 、 小企業會計(製造業) 會計、小企業會計(商業) 會計、 電力企業會計、 煤炭企業會計 、鋼鐵企業會計 、 石油化工會計 、 汽車行業會計 、 煙草企業會計、 酒類企業會計 、 食品企業會計 、葯品企業會計、 加工製造會計 、 輕工紡織會計、 外經外貿會計 、 信息咨詢服務業會計 、 廣告服務會計 、房屋中介服務會計 、市場(農貿、五金、批發、建材、服裝等)會計 、個人獨資企業會計 、 高新技術企業會計 、軟體及集成電路會計。 按其報告的對象不同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按工作內容分為:總帳會計、往來會計、成本會計、材料會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