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中国会计文化
『壹』 想寻找2011年自考成本会计笔记
山脚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上,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上,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游客们有的于山脚赏景,有的流连于山腰,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继续攀登。 继续攀登,看是简单的口号,却要让说者拒绝多大的诱惑、忍耐多难的艰辛?登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日益丰富的社会总是会给奋斗在路上的人们提供各种享乐的机会,灯红酒绿的时代也会让稍有成就的青年止步于眼前的美景,恐惧继续攀登的孤寂。可是,生活是不会停止的,过早止步的人们会失去多少苦尽甘来的乐趣。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继续攀登,永不停止。 “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愿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顶的途中,在山腰处望见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王利芬半山腰处的美景可谓比别处都略胜一筹,但她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选择离开央视自由创业。当很多“过来人”告诉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候,王利芬选择了“在路上”——不贪图安逸和克服万难的精神让她在坎坷的登顶路上永不停止,见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处,取得了成功。 当然,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山脚山腰的美景又实在让人不忍离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该如何保持那一颗继续登顶的心?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给出了答案,他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的确,尽管眼前的绿柳花红暂时遮住了你登顶的双眼,但如果你心中有目标,有向上的劲头,你便不会停止你攀援的脚步。
『贰』 如何开展会计文化建设
汉语中的“会计”一词,由汉字“会”和“计”两字缀合成词。据《周礼·天官》称:“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结合当时的文字含义推断,“会计”两字起源我国西周,这是会计文化的起源。会计文化建设将影响到会计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它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论述关于如何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
一、开展会计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
会计职业群体即“会计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会计文化,因而会计文化的发展状况与“会计人”的素质高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高素质的“会计人”应当满足怎样的条件呢?
1.提高业务能力
目前,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约有1000多万,“会计人”整体素质的良莠不齐,表现为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短缺;后备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初级会计人才仍占较大比重。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是:业务涉及数量较大且金额较高,内容繁多且牵涉面较广。我国虽然近些年不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但面对实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处理,目前还是许许多多尚处在初级阶段会计人员所面对和困扰的问题,因此应当发挥各类会计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各类会计社团或会计协会可以组织相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共同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大家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聘请相关行业的理论及实务名家进行答疑……这样才能让广大的“会计人”能及时解决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往往从书本上很难找到适合的答案。在实务操作中,会出现一些少数企业发生的特有案例,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仅凭自己的力量去合法合规的处理,如果在交流中能够吸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会计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更多的企业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合理的保证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我们对会计人员的选用上,一直坚持的原则是道德优先,可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行业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的一种道德承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作为一名“会计人”应当恪守诚信,这不仅是会计行业对“会计人”的职业要求,同时也是“会计人”所处社会环境的道德要求。而“会计人”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需要会计人自己的不断努力,还需要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这是因为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会熏陶“会计人”,“会计人”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筑就着良好的会计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特别是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广泛使用的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让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企业文化与会计文化呈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状态,这种全员参与的形式也必将使会计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会计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更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着会计文化的建设,而且在新时期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为了开展更好的会计文化建设,促使会计文化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应当促使“会计人”的素质不断的提高。
二、开展会计文化建设应注重会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除了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之外,还应当注重会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会计文化,是经过一代代会计人的努力建设并保留下来的精神果实,如何使这些精神粮食代代相传并在新时代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是我们所有“会计人”都应努力的一项事业。
我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单位,非常有幸的遇到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总会计师。她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他人的以诚相待、对生活的热情活力、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这些都对我的会计执业之路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每当自己对工作感到疲惫,想要松懈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总会计师为了财务报告书中的一字一句,斟酌许久、反复推敲的身影,这时就不由自主地提醒自已要努力、要坚持,也就再次振奋精神、更加精神抖擞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正是她的一言一行,她对工作的“求完美”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财务部的所有人,让我们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怀着一颗严谨和真诚之心,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转眼间,自己已经工作了十多年,80、90
年代的人,现在已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们的身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们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对新时代的新事物能够更快的适应和把握,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新一代“会计人”身上,有着这个时代特有一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也真心希望老一代“会计人”身上的踏实、刻苦、勤奋的品质能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让他们在继承这些优秀品质的同时能为会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使会计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让会计文化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全国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企事业单位中,都不乏这样老一代会计人言传身教激励着新一代会计人,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就拿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着名品牌“立信会计”来说,从1928
年起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了,而立信会计文化所倡导的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勤奋、奉献等六种精神至今都是我们不能缺失的精神财富。立信会计文化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重视自己的修身养性,不断提高品德修养水平,并长时期坚持不断深化和持续发挥作用。这种环境的形成是“立信人”自己努力和创造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立信人”始终如一坚持的结果,更是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泡菜效应”的生动案例。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开展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会计文化将更加彰显它不容忽视的强大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开展会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优秀的会计文化,提升会计文化的水平,促使会计行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角色。
『叁』 以“学习会计文化有感”写一篇作文
写作思路: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即可。
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了,但给我的学习轨迹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几天来,我认真聆听了老师就社会资金运行与市政会计管理创新、新预算法解读、财税体制总体改革中的预算改革-体制机制性障碍及破解、行政事业单位税收热点问题、阳光心态、管理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策解等课程的讲解,增强了我的会计应用能力,受益匪浅。
这次会计人员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税收热点、新预算法、内部控制政策等内容。特别是东北财大老师李晶教授对税收热点问题分析知识的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使我们会计工作者从中学到了很多。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职业操守
作为林业系统的一名会计工作人员,不光是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不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虽然我从事会计工作也将近十年了,平时也没想那么多,通过这次培训,对我的思想也是一次触动,因此,我认为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广泛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技能
学会了很多记账方法,作为当前的会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严守会计法规,扎扎实实的把会计工作做好,这些年虽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对会计记账分录等等都己掌握,但现在政府收支分类在改革,记账方式也在改变,所以需要学习更新的地方还很多。
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并熟知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三、工作努力奋进,争做行家里手
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明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我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依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在是非面前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态度,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清白做人。争取做好本院的“内当家”,为单位的会计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几天时间有限,培训课上不可能讲得太多、太具体,但我将根据这些精髓发散性学习,相信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肆』 中国企业的转型的关键在哪里
《新制造时代》中提到过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人的转型,企业家自身也需要改革
『伍』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是: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英文名称: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缩写:CFCRA。
第二条 本团体是与食文化研究相关的人员、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国内热心于中国食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和国外专家学者,携手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程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食文化和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文化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团体的住所:北京市 。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系统深入研究中国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扩展中国食文化的深远影响,确立学术研究成果的核心地位。
(二)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对食文化诸多领域开展研究、论证、认定工作。
(三)组织开展国内外食文化的研讨和国际间的食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人才培训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学术发展需要,举办相关展示。
(四)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食文化专家和业界的联系,广泛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同行,以食文化研究和成果转化为纽带和桥梁,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食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利用影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全面客观地介绍宣传中国的食文化、优秀先进的食企业。
(六)组织研究中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以及营养结构,加强研究中国宗教食文化、茶禅文化、素食文化,宣传科学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七)从名特食品、地方风味食品、相关食品加工技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积极引导饮食和食品企业增强文化意识,进行科技创新。
(八)开展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咨询等服务。
(九)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发办[2005]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食文化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认定工作,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保护好食文化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食文化。
(十)创办会刊、会报、工作通讯,组织编撰出版与食文化有关的图书、论文集、中外著名食文化专家传记等。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本团体的会员种类: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具有很高研究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
第九条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一般最多二年)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并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 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 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 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 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 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 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 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 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 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六)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七)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会长 、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会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方可担任。
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
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如果本团体在业务范围内有进行评比、评选、表彰等活动,内容填写提示:本团体开展评比、评选、表彰等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产来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 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 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条对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 审议。
第四十条 本团体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 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 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经2008 年5 月8 日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陆』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引领。创新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会计行业必须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消除体制障碍,破解工作难题,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坚持强化法治。法治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可靠保障。
会计行业必须按照科学民主立法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把会计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服务发展。突出服务理念是会计工作的必然要求。
会计行业必须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市场主体和广大会计人员服务,在服务中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四、坚持文化传承。继承和弘扬会计传统文化是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会计行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同与尊崇中国会计行业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趋同与互动的关系,切实提高中国会计行业竞争软实力。
五、坚持开放合作。对外开放与合作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计行业必须树立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会计行业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组织治理改革,推进会计服务市场有序开放,深化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6)如何传承中国会计文化扩展阅读: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财会〔2016〕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武警部队后勤部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财政“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
在认真总结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布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组织学习和大力宣传《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措施,交流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为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全面深化会计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创造有利条件。
要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保障,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定《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积极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
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制定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请及时报我部会计司。
『柒』 文化交融与文化多样性何去何从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有的科学家预言,到2100年,可能将有90%~95%的语种消亡或趋于消亡。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M·克劳斯指出:“据保守的推测,在下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将有20种语言消亡。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192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代写论文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己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2]”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世界上有60多亿的人口,200多个国家,2 500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了各种人类文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人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才进一步表现出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多样性。
第三,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甚至占到80%以上。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达每年60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因此,西方一些学者鼓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代替世界多样性的文化: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将会代替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如巴塞罗那市前市长特鲁诺所言:“自然界因为生物多样性而美丽,人类也因为文化多元化而丰富。如果全世界都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世界该是多么单调。[3]”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文化千姿百态,各有所长。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
第一,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从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笔下描绘的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等8种文化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的26种文明形态;从具有区域特色的亚洲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到一个国家内部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都以雄辩的历史展示了多元世界文化图景。现今地球上共有将近190个民族国家,从美国、日本这些经济技术大国,到克罗地亚这样的新国家和几内亚、毛里塔尼亚、贝宁这样一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以及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第二,企业文化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成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体,其中跨国公司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调查报告说,2006年全球6·52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58·5万多个分支机构,实现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1/4。在目前全世界所有专利技术国际使用费中,72·8%左右是支付给跨国公司及其境外子系统的,这表明跨国公司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空前强大的势力。这些不同的国际关系体,无论是微软、沃尔玛、索尼等大的企业还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文化成为企业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第三,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全球文化的新亮点。发达的电信网络使信息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导致各种有关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全球规模的水平上。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网络文化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丰富。
三、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安全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但是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保护落后文化、拒绝先进文化和闭关锁国的理由。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振兴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多元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我们崇尚文化多元化,但是文化多元化不是简单地保留现状,更不是复旧。中国文化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成为未来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扩大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战略选择,要吸取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与现代文明相联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只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才能使中华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要建立先进文化体系,必须注意维护文化安全。只有处理好文化开放和文化安全的关系,才能为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提供基本保障,才能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点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4]”近年来,人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数字: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通过中国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们从数字上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 099·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04%。通讯产业在整体上也是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再次增加1亿用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8亿户和5·46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8亿。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增速高达73·5%。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我们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文化投资体系改革,牢牢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受制于任何外国文化集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立足于国情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力。
第二,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不仅要拥有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国家不拥有软实力,那么它就只拥有一个物质外壳而缺少内涵,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国。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托夫勒教授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将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谁将掌握未来[5]。尽管这代表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极端观点,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经济力量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减,软实力的差距就成为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又一个主要制约因素。能否提升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提升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6]”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多种语言、多种媒体并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模式。从广播电台、报纸和杂志到电视、互联网,中国的传媒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然而我国的文化传播体系与西方国家全球化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为此,必须加快文化传播硬件和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扩大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在国内外信息辐射的范围;增强各种媒体自身的吸引力;同时必须加强现有媒体的合作与改造,形成中国传播事业的合力,共同迎接来自境外媒体的挑战成为必由之路[7]。
第三、增强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自觉性,抵御英语语言霸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下,英文成了世界上独霸的语种,它在国际交往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际互联网络上的信息约有80%以上是通过英语来传递的。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戴维·罗特科普夫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撰文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8]”英语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宣传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思想的载体。虽然汉语不是濒危的弱势语言,但是英语的霸主地位威胁到了汉语的影响力和在国际上的普及,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抵御英语的语言霸权。
首先,我们应该落实国家的语言政策,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工作,自觉的应用和推广普通话,提高国内人民大众的汉语水平。
其次,扩大汉语在网络中的使用率,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
最后,根据需求市场,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要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牌,着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国内外相互配合,扩大汉语的应用范围和辐射范围,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