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权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A. 如何协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会计界重点研究的问题。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的标准。
相关性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可靠性又为会计信息提供较为真实、完备的数据内容。一般来说,历史成本的计量标准下,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以此而认为比公允价值的计量可靠,但是往往缺乏相关性。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能相对确切反映负债及资产的价值变化,因此,具备更高的相关性。
(一)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对企业而言,通过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及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完整,信息真实可靠,确保会计信息免于偏差或错误,通俗地说,就是必须保证会计信息不偏不倚,真实可靠。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关于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投资者及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便他们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
二、可靠性和相关性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一)历史成本下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尽管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缘于这种计量模式的客观性以及可验证性较强,因此历史成本无疑成为最理想的计量模式,同时,也应该看到,可靠性是相对的,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下也不例外。一方面,历史成本法存在大量的计算、确认、备选和分配方案,使得最终在计算损益的过程中出现失实的后果。比如,使用存货计价法时,需要事先假定好一定的实物流和资金流之间的相互联系,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最终会计信息的不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断定哪一种计价方式更合理,信息更可靠;另一方面,历史成本法只能反映已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某一个点的信息,因为市场价格随时随地都在波动,因此,历史成本计价办法无法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历史成本也并不
具备绝对的可靠性。
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缺点日益突出,历史计价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中,关于其相关性和及时性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公允价值下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一般来说都无人质疑。关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是基于负债发生或取得资产,当时的市场价格,但公允价值是以现行的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因此,公允价值能合理地反映现行市场条件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的不断变化,也正是反映了市场条件的变化及影响的轨迹。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相比,公允价值的最大优势在于关注市场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更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也能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同时为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预测和预期提供基础,以便于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三、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与协调性之间的权衡从概念就能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及可靠性两者是一对矛盾,但是两者又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在会计信息质量中,两者不断彼此争斗、彼此妥协,最终结果形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的侧重点并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这一计量属性选择的不同,反过来又影响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博弈。我们知道,会计计量属性有如下几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净现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交易的过程中,除了历史成本是实际交易,其余都是假设交易的结果,在会计计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矛盾,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的出现,无疑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之间的矛盾的缓和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作了一个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不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不降低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中引进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从决策相关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办法,具备了一定的优越性。
要想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预测性,就可以按公允价值核算将之前期间的资产持有损益单独揭示,但在这个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运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一个客观的、正常有序合理的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买卖双方都在此前充分了解清楚市场情况,尽可能地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买卖双方都有权公开查阅相关的商品及其市场价格,并且在交易的过程中,双方已经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各种交易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交易价格。
由于我们目前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及现实情况,关于公允价值的准确获取依旧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与我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不无联系,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依然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及资产交易不活跃的市场现状。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价格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公允价值现值技术在实际的会计计量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存在。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也有相关的规定,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那么一旦当期的公允价值波动较大时,也会相应较大地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情况。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势必会加剧利润操纵现象[2]。尤其是对于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首先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并且要确认好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未实现的利润或引起的损失。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容易引起企业利润的激烈波动,也会进而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及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此外,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也会相应给企业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影响。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并不是本公司的经营人员所能掌控的,其必然受到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会计公允价值准则改划的趋势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提供了不少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是关于公允价值的具体的判断标准,还没有设计,这使得投资者在面对会计信息时,很难理解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为此,关于我国会计公允价值准则改划的趋势,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分析:第一,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许多金融工具以外的负债或资产项目,一般情况而言并不存在活跃市场,建议提供相关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
第二,建议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用指南中,提供更多的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示例,特别在新兴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尤其是应用估价来确定公允价值。
第三,以非市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应当强化披露要求,在非市场基础情况下,确定公允价值的管理层的假设、确定方法、估价师的评价等等,甚至包括可能会引起财务报表重要指标发生何种变化的敏感性等方面的信息。[3]
四、解决中国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依旧存在着部分法规内容
滞后、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会计法规内容陈旧过时,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的需求,更不足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二是部分会计法规虽然做了相关的规则,但是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并没有将会计法规政策与我国
的具体国情、
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关会计法规不科学、不合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三是部分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则、政策制定得比较笼统,其伸缩性太大,存在很多漏洞,进而影响了会计法规政策的有效发挥;四是部分会计法规内容不完整。因此,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已经是成为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二)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
关于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日益成为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题。在会计实务操作的整个流程中,从最初始的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再到会计报表的最终形成,期间会计政策贯穿始终,在整个会计流程中,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准则制定
的过程中,将“公允表达”作为目标制定的准则,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
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要做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的统一,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判断,因此,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执业能力,以便公允价值最终达到最优估价。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会计信息的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对维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B. 会计信息的要素: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等都怎么区分呢
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C. 会计问题:请举例说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可靠性: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根据进行报告,例如不能为了粉饰损益表,虚拟开出存货出库凭证。2.应付款项是有银行贷款发票,所录金额是有客观证明的,是可核实的
3.某些情况下需要估计房地产的价值,这时由专业的房地产评估师进行评估就是可靠性的一种体现,因为房地产评估师是中立的第三方,如果自己在利益驱动下高估或低估其价值就背离了可靠性。
相关性也叫重要性吗??
D. 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矛盾,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而会计信息的运用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会计主体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会计主体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E.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要对使用者有用,能够影响其决策。FASB指出:会计信息要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就必须通过帮助其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或者是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
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当会计资料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能如实反映它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并能提供使用者作依据时,就具有了可靠性。
3、二者的关系: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信息的相关性强,但不真实可靠,则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但相关性差,这样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F.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和可验证性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相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从这两个名词的定义里不难看出,可靠性同样也是相关性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才能具体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关性。
G.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会计也从一个有助于个体经济控制其经营的系统,发展到一个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
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即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者相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也被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采纳。
一、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
(一)真实反映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
“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中立性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
“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五)完整性
“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二、相关性(Relevance)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其中,重要性是支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具体特性,“如果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编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关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财务报告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三、从确认原则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
权责发生制是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确认其影响,并在相关会计期间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现金收付制则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并在当期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目前,不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的会计准则普遍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原则。因为,在真实反映方面,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即:同时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的“真实反映”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方面。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反映了企业过去发生的、关系到现金收付的交易和事项,还反映了企业未来收付现金的权利和义务,为使用者提供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决策有用的信息,符合相关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容易随着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而变化,甚至被利用来进行信息操纵,因此,有人认为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比现金收付制差;现金收付制是对经济事项的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具有可验证性,也符合可靠性的要求。现金收付制下反映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也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投资者的现实利益。
对于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但各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十分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因而制定了相关的准则。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就是在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露信息的补充,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选择决策需要的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和计量密切相关。
四、从计量属性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
历史成本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如现行市价、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
一般来说,在真实反映方面,公允价值信息优于历史成本信息;而在可验证性方面,历史成本信息优于公允价值信息。传统的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取得或交换时付出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的,这些金额都是客观的数据,具有可验证性,因此具有可靠性。然而,即使历史成本在资产取得日与市价和可变现净值是一致的,但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会发生变化,所以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是在市场公平交易状态下获得的价值信息,并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而更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或未来事件的结果,证实或者更正先前的预期并会在决策中起作用。因此,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公平的交易;另一方面有些会计要素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照的交易价格而只能估计,从而使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会计界对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存在争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改善的方法。如:在历史成本原则下,一些主要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后续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减去备抵项的方法,即部分采用公允价值,以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的相关性。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实行有限引入,也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兼备的权衡之计。因为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资本资产市场还不是真正的活跃。此外,中国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有限引入公允价值是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提高信息有用性的举措。追问:这也太多了吧 就是论述题 都不知道怎么答回答: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其从五个反方面概述:1、真实反映 2、实质重于形式3、中立性4、审慎 5、完整性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1、从确认原则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2、从计量属性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有关。
H.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含义重要程度如何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列示了八项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其中就有这两个。
可靠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这两个原则都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都是对决策有重要作用的会计质量要求,但是并没有说谁更重要。
我的理解是,应当这两个同等重要。
如果会计信息与没有相关性(比如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其他无关公司的信息),那么它再正确,再可靠,对决策也起不到丝毫作用。
如果会计信息没有可靠性(比如会计信息里都是假的信息,与事实相反的信息),那么它相关性再强,也只能误导决策。
I.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否矛盾为什么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明确了八大质量要求。在八大质量要求中,又分为两个层次:
即可
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和首要的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可靠性与相关性,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会计信息最本质的两大特征,这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决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正是由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二者的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