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如何控制公司利润
㈠ 管理会计:怎样提高企业利润
简单点说就两点:一是提高销售额,这个和管理会计没多大关系,二是降低成本,主要在这方面去做。
一、降低生产成本,即料、工、费。(可以提高营业利润)
1、降低材料成本,材料入库成本会计管不着,材料出库成本必须要控制,简单点就是监督仓库日常管理(盘点)、监督生产领用材料(主要看损耗、工废)等等
2、减低工资成本,这个和管理会计也没什么关系,监督就可以了。
3、降低制造费用,这个很关键,要拆开了一项一项分析明细费用(了解关键费用发生的动因,判断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大的费用包括物料消耗、工具消耗、水电费、维修费、劳保费等等)
二、降低损益费用(可以提高净利润),其实管理会计没法直接去降低,只是去监督费用的发生,针对超标费用进行责任人考核,促进费用降低。
1、降低销售费用(一样拆开看明细,一般能做猫腻的费用包含佣金、市场推广费、广告展览费)
2、降低管理费用(拆开看明细,大类还包括转过来的研发费用)
3、降低财务费用(这个没什么做的,大头可能就是汇兑损益,但也没法弄)
三、所有的前提是要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指引章程等一系列公司规范文件的支持,很多东西都是要对比的,所以要一个标准来参考,而大多数标准就需要文件来支持。
㈡ 财务人员如何为公司创造利润
企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部门完全可以在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这方面给公司创造最大化的利润价值:因为会计的管理职能是
一,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在财务管理实务中,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财务管理岗位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协助者。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从存货储备到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经营活动都与价值变动相联系。具体来说,财务管理者可以在批量采购、最优库存、自产与外包、更新与维修、生产批量、销售定价与销售政策、收款策略、商业信用与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协助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从而确保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价值创造。
四,财务管理人员是公司创造价值的保护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内外部多方面的风险,任意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毁损企业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以对风险进行评估、防范和监控。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企业领导人是关键,财务管理是核心。企业要围绕防范价值毁损这个关键目标,构建起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而财务管理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五,财务管理应成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促进者。公司的价值创造和其他活动一样,要想产生理想的效果就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财务管理人员参与相应的经济责任考核和薪酬激励以及各项奖惩制度的制定,完善与价值创造相关的激励机制,并通过经济责任考核以及各种奖惩措施促进公司的价值创造活动。
第五,财务管理应成为新环境下的价值直接创造者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除了作为辅助活动支持企业的各项创值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经营环境发挥创造价值的功能。比如,企业可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通过降低成本费用来实现价值创造:利用多种结算手段降低结算成本;对外统一筹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建立外汇资金平台,统一结售汇,降低企业用汇成本;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流动性成本;进行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积极增加现金流入创造价值;科学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获取现金流流入;用好政府优惠政策,获得补贴收入;等等。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是要靠自己的工作成绩来确立的。要想在公司价值创造中起到核心作用,就需要在管理理念上体现科学发展观,在管理思路上不断创新,在管理手段上与时俱进,把握价值创造的主旋律,积极推进创值型财务管理的发展。
㈢ 新会计准则下利润操纵的途径有哪
1.1 关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与旧准则的显著区别是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加权平均法将本期内不同批次购入存货的成本与期初存货的成本平均化了,对调节利润的意义不大;而个别计价法又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即:“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也不能用于调节利润。因此,许多企业把选择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变动上。在先进先出法下,本期销售成本是最早购入存货的成本,而期末存货的成本是最近购入存货的成本。当采购价格呈上涨趋势时,销售成本较低,所确定的当期利润较高;反之,当采购价格呈下降趋势时,销售成本较高,所确定的当期利润较低。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本期销售成本是最近购入存货的成本,而期末存货的成本是最早购入存货的成本。当采购价格呈上涨趋势时,销售成本较高,所确定的当期利润较低;反之,当采购价格呈下降趋势时,销售成本较低,所确定的当期利润较高。由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所确定的当期利润不同,所以许多企业根据当期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当局的意图在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从而人为调节当期利润。新的存货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无法继续使用,减少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1.2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在以往的会计处理中,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许多企业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企业通过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当年巨额亏损,而第二年再予以冲回,给人以一种扭亏为盈的假象。或者在盈利很多的年份,企业超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企业盈利较少的年份再将减值准备逐渐转回,以减少费用,增加利润。企业利用此种手段达到各年利润的稳定,给报表使用者的是良好的,却是不实的会计信息。新准则颁布后,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因此,企业将无法像以往那样利用减值准备作为人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只能根据资产减值的实际情况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压缩了利润操纵空间,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新会计准则的这一规定放弃使用公允价值,可以避免利润操纵。目前我国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但由于该类合并发生于关联方之间,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所以尽管公允价值也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于是屡次出现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的事件。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是对公允价值的谨慎运用,从而利于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程度。
1.4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章第十条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改变了过去以股权作为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衡量标准,而是根据控制原则,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使企业无法以人为地分离某些子公司的手段(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财
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中剔除),来掩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提供不实利润。从而使得合并报表真实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 2
一些新会计准则扩大企业利润操纵空间
新会计准则中,对某些核算准则的修订,如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等,使得一些企业仍然可以依据新准则运用新的手段来对企业业绩进行人为调节,从而扩大企业利润操纵空间。
2.1 关于公允价值的采用
为了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次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基本计量属性,不仅能够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需要转移的资产价值,因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体现会计相关性原则。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没有形成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资产评估随意性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因而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得公允价值并不公允,而这恰恰成为一些企业人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2.2 关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按照旧《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作为资本公积(即作为权益而不是作为收益)进行确认,《非货币性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并且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的,将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价值,并确认置换收益。因此,企业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的需
要,以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的方式或者与其他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来改变企业的当期损益。此外,在这两种业务的会计处理中,由于涉及到公允价值,因此,正如上面谈到的,企业还可以把公允价值的确认作为一个操纵点,来调节企业的当期利润。
2.3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即不用追溯调整。因此,只要企业通过一定手段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从而调整当期的折旧费用,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4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2.4.1
关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旧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而新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虽然新准则对企业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准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而企业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决定了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因而成为企业操纵业绩,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
2.4.2
关于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按照新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归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中定期进行摊销,与以前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相比,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会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
另外,在新《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使用寿命为有限的无
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固定,其摊销方法也不再限于直线摊销法。因此,企业可能通过判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或无限来确定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从而调整管理费用的金额,最终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企业还可能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方法来提高企业的利润,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企业利润,从而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
2.5 关于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金额应予资本化。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做手脚。例如,企业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利息资本化的要求,从而扩大利息资本化范围,减少当期财务费用,以达到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
㈣ 利润操纵的方法
1、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尽量克服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本身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在会计制度上要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要有所限制,避免企业通过会计制度的缺陷来调节利润。
2、采用物价变动会计,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修工历史成本原则
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弥补历史会计这一不足,能反映和修正物价上涨或下跌对会计数据的影响。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具体制定价值调整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准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实际损益,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的虚增、虚减收益,提供准确会计信息。
3、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法对凭证编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有明确规定。要做的是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当前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热衷于粉饰经营业绩,强迫、诱便会计人员做假帐、编制假财务报告的企业负责人和编造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要严格依照 《会计法》进行惩处。
4、改善外部环境,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从制度上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监事会、财务总监、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的职权,建立健全经理法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理人实行期股期权薪酬制度等较长时期的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鼓励经理人集中精力提高公司长期经济效益。
5、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利润操纵并非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而是通过弄虚作假,进行利润操纵。要消除这一现象,必须依靠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监管部门和证交所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
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数量多、规模小、集中程度低、无序和不当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应将现有会计师事务所改造成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体,联合体成员执行共同的执业标准和收费标准,联合体成员之间相互监督、风险共担。
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体制混乱的情况,应逐步改革现有证监委由多部门派人组成的局面,组成独立的证监委,逐步形成证监委、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针对存在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与企业合伙作假误导、坑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情况,要制定有关法规,对因出具虚假会计审计报告,有意或明显过失提供错误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提供者的责任。
6、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损益真实性负责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当然也要对盈余信息的真实性首要责任。企业负责人要增强法律意识,明确应负的法律责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对本单位会计资料和财务成果的真实性负责。
7、推行会计委派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失真、人为操纵利润现象普遍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不强,会计工作受制于本单位负责人,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有关。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选拔合格会计人员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可以使会计人员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更好地行使《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权力。
㈤ 新会计准则如何影响企业利润
一、原会计准则下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手法
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
关联交易是企业集团发展迸程中出现的碱常的经济现象,也是为上市公司输送资金和利益的有效予段和途径。根据《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对丁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的收益应确认为资奉公积入账,而不计入当期损益。有些公司为了操纵利润,经常将实质性的关联交易非天联化处理:或在大股东正式进入公司之Ijif,先以非公允值与公司进行潜在的关联交易,然后通过⋯系列手法,如另找投资人形成多个投资者参股的假象来掩盖关联交易等。
2、当期费用(延期处理)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所发牛的当期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些企、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FI的,特别是为了增加当期盈利,经常通过挂账的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实现虚增利润的日的。如有的企、№将已不能收回的债权、应摊销的待摊费用和应结转的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长期挂账,不予以处理,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3、减值准备(调节损益)
资产减值一般是指资产的可收回会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依据会汁的“谨慎性原则”,对确认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做法可以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同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食业的资产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减值处理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其操作手法有两种:其一,头一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下年冲回,从而做出第二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避免退市;其t,选择某+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总之,在原会计准则体系下,一屿企业依据自身的FI的和利益的要求,确认资产减值的发生和收回,以凋节企业损益。
4、存货计价方法(调节销售成本)
在原会计准则下,存货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价。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当期销售成本,也影响到各期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从而影响当期和各期的企业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些企业利用不同计价方法的特点,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比如在物价上涨时,把加权甲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或者在物价下跌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以达到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与期利润的目的。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1、遏制了利润操纵行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维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
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企业经常使用的手段。在赢利较大的年度,企业为了隐瞒利润,就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在赢利较少的年度,企业为虚增利润,又将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以减少当年费用,增加当年利润。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便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企业无法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方面
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时期,企业若要减少当期利润,则采用“后进先出法”,用材料的高价格计越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企业若要增加当期利润,则聚用“先进先出法’’,用材料的低价格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奉费用下降。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选择“先进一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调节当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在新存货.准则规定小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后,企业不能再使用变更存货发出计量的方法来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和利润水甲,使企业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反映的都是实际历史成本,无法再进行人为调节。
(3)扩人合并报表范围方面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一变革遵循实质重丁J形式的原则,使一些企业小能再利用分离若干予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良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的方法粉饰余业集团整体业绩。
2、扩大了利润操缀空阎
(1)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将对生产周期较长、发出存货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生产周期较长的氽业由丁.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如果不采用“后进先出法”而改用其他讣价方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在短期内H{现不正常的波动。
(2)虽然新准则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再冲同,但一些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幅度利润凋节的企业可能存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新准则实施后这些隐藏的利润将无法得到体现。这些企业若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冲回该部分减值准备,
企业利润将大受影响。
(3)合并报表基本理论I}I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使合并报表范闸的确定更芙’沣实质性控制,使母公州可以在不考虑股权比例的基础上将了公司纳入合并范嗣。因此,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足持续经营的就应纳入合并范同,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了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这将对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4)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拥有的房地产都被计入固定资产,以历史成奉计价,房地产的升值与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速度较快。一旦企业将计量模式的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人人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由于小再计提折旧,企业利润也会相应提高。
三、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需要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在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4i高、经济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及市场发展充分的现实情况下,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用范围的时机是否成熟,如何有效地引导企业对新准则进行合理的把握和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止这JI弩新准则演变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这些问题都有待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更有待于我们对新准则实施情况的考察。
㈥ 企业如何防范会计利润操纵 比如从公司内部等,尽量想知道些其他的方法 不是新会计准则给出的办法
没明白这意思,企业防范会计?还是企业认为会计会去操纵利润,或问的是会计利润被操纵的预防?如果是上述问题,请问企业谁能操纵会计利润哩?显然做会计的都不希望弄假账,应该是上层吧。如果上层想要操纵会计利润,又何来的防范哩。
㈦ 上市公司怎样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
关联方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关联方交易的特征及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具有两面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与遵循市场竞争原则的独立交易相比较,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要少,交易成本可得到节约,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公司集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它的设计和组建并不是按照欧美国家那样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到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来,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
第三,在这种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权融资制度、融资机制、融资程序的错位而导致的上市公司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的不彻底,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㈧ 会计中的利润管理包括哪些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一)企业利润管理的动因分析
小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管理的动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
(1)需求动因。对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时,绝大部分都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利润总额上。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为熟悉;债权人相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往往处于弱势;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难以获取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管理能力。
(3)会计人员的企业立场。在法规、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影响利润的相关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控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4)会计准则的推动。
(二)利润管理的作用
利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利润管理可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3)利润管理可作为向外界传递有用信息的工具。
(4)利润管理有利于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目标战略。
(三)目标利润管理
目标利润是确保公司经营需要、投资增长、股利分配的一个利润数额,是公司经营层面所达到的一个具体数额。围绕这个经营目标所开展的工作,都属于目标利润管理的范围。
目标利润管理包括几个环节:确定目标利润;测算为实现目标利润的具体收支计划;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
1.目标利润测算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相关比率法和因素测算法。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分析法”,也称损益平衡分析法,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用于利润预测、成本和业务量预测,本量利分析法是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基础的。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
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本量利数学模型有3种形式:损益方程式、边际贡献方程式、本量利图。
①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②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边际、贡献毛益、创立额。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是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
边际贡献率是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反映了每1元销售收入所提供的边际贡献。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③本量利图
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基本的本量利图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定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销售数量,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金额。
第二步,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以此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绘制一条与横轴平行的固定成本线F。
第三步,以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变动成本线V。
第四步,以坐标原点0(0,0)为起点,以单价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S。
图1基本本量利图
基本的本量利图表达的意义如下:
第一,固定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成本值,它不因产量增减而变动。
第二,变动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之间的距离为变动成本,它随产量而成正比例变化。
第三,变动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总成本,它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第四,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P),是盈亏临界点。
(2)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根据利润与有关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计划期间的利润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相关比率主要有销售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利润=预计平均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
(3)因素测算法
因素测算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间影响利润变化的各项因素,预测出企业计划期间的利润额。以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有销售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所得税税率等。
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2.目标利润决策
对预测的目标利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以判定企业预测的利润指标是否先进可靠,对预测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作必要调整和补充,最后定出企业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方案。
(1)目标利润决策的程序
①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②审定决策目标和可行性方案;
③目标利润的实施和反馈。
(2)目标利润的决策方法
①比较决策法。在初步预测的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计算出几种主要的利润率指标,将这些利润率与同行业的中位水平或平均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判明企业利润总额指标的先进程度。
②综合平衡决策法。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决策的一种决策方法。
在进行利润预测的过程中,已经拟定了各项增产节约措施,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的决策层在分析原定措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实现目标利润的方案。
(3)实现目标利润措施方案的决策
①增产增销,实现目标利润;
②实行技术革新,降低变动费用,实现目标利润;
③降低固定成本,实现目标利润;
④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目标利润。
3.目标利润分析
确定及分解利润目标到各部门后,需要健全分析反馈制度,加强了部门协同运行能力。计划部门是龙头,生产部门是创效的主力军,销售部门是市场和销售收入实现的前沿阵地,而财务部门则是利润、成本费用等价值管理的中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各部门科学地协调运行,形成一个信息快速反馈系统。
4.目标利润控制
公司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模拟市场目标利润责任制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成本和费用考核力度,不断挖掘可控费用的潜力。
㈨ 财务管理如何为企业创造直接利润
财务管理可以通过自身的财务活动,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货币资金的有效管理,提高资金收益
财务管理着力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实时掌握其流入和流出的速率,并通过建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方式,对阶段性闲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有效控制和统一调度,发挥其“蓄水池”功能。同时,通过有效的资金预算,挖掘资金的最大时间价值,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为公司获取资金收益。
2、优化筹融资方案,降低财务费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融资渠道、融资产品的多样化,企业的筹融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银行贷款作为传统融资方式,虽然操作方便,资金到位较快,但成本较高,对有些企业还存在额度审批难的问题。公司或企业债券,成本相对比银行贷款低,但发行周期长,条件要求高。近几年来,私募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融券、信托和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所采用。财务管理部门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时限和经营活动特点,选择设计最有利的筹融资方案,在保证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实现财务成本最小化,以增加企业利润。
3、通过税收筹划,实现合理避税
目前我国基本上还属于高税负国家,税收在企业经营收入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如能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合理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从企业角度而言相当于新增了利润。
以增值税为例,就可以合理利用基本税率和低税率的差别,把基本税率项目与低税率项目实行合理配比,以低税率来避税;还可以通过采购农产品(享有10%的扣除)、选择合理销售方式、出口退税、委托加工、兼营等方式来避税。
就所得税而言,可以研究各所得税的优惠待遇、条件以及对税后利益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来取得税收利益。
首先,设立企业时,采用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对税收有较大影响。前两者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采用后者方式,如作为投资个体,将面临双重纳税。单从节税的角度可考虑选择合伙的形式。
其次,如开设下属单位,分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实现均摊;而设子公司则往往需要独立纳税。此外,内资还是外资企业也很有讲究。内资企业的减低优惠税率幅度较小,减免税期限较短,一般为1到3年;而外资企业的减免税优惠范围较宽,减免税期限一般都在5年或5年以上。
第三,投资注册地点的选择。很多企业名义上设在特区或经济开发区享受其各项优惠政策,实际业务活动则不在或不主要在区内进行。
第四,合理利用会计政策。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少缴前期税款,相当于为企业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式,根据物价涨跌趋势不同,分别采用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尽量减轻前期税负;通过成本费用的筹划,如通过预提预计、缩短费用摊销期限等方式,可以使企业减轻税负。
第五,合理利用转移定价减轻税负。
一方面,可以通过关联企业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地税负较轻的地区;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关联企业将费用分配到税负较高的地区,从而缩小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目前,很多企业集团还比较多地通过内部子公司之间的租赁活动进行税收筹划,以实现经营者期望的合理避税。
第六、合理决定利润分配制度,以降低所得税税负。可以根据收益分配的顺序,按照有利原则来确定盈余的分配规模。如利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保留在低税地区投资的利润不予分配,减免投资者的税负等。
企业的本质是人和公司,是人的集合。企业的这种本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以资产运动和价值管理作为其管理对象。可以说它是企业各种职能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最重要模块,比其他模块更直接与企业本质相关。
财务管理为公司创造利润提供服务,主要体现了以下功能:
1、财务核算功能
企业的经济营运活动十分复杂,但是会计通过有规律的记录和货币计量使其变得简单和容易把握。
一个好的或有效的会计核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它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会计核算中确实有很多主观因素,如会计假设、费用分摊、合理判断等,但好的会计核算总是尽可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而不是随心所欲。
第二,它必须是全面的。对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进行反映,对与某一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各方面也都必须反映,以防止信息误导。
第三,它必须是及时的,因为信息是有时效的,过了期的信息就会变得无效,甚至有害。第四,它必须与企业业务特点相适应。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目的分类、成本核算、报表内容都要与公司的经营方式、业务特点及业务流程等相对应。
2、监督控制功能
财务的监督控制首先体现在对经济行为的规范上。上有国家法律和财经纪律,下有企业内部的各项流程和审批制度及其规定,财务人员应严格按制度流程办理相关财务性事务,帮助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守好“家”。
其次,通过制订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动态监管控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成本发生超额现象时,迅即拉响“警报”,及时查找原因,研究采取对策措施,防止经营状况恶化和局面失控。
第三、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和内容是预算管理。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全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营目标转化为财务数据,并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便于企业经营者有针对性地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或调整经营手段或策略。同时,通过编制滚动预算和中长期预算,对企业中长期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3、决策参谋功能
财务部门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拥有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全面、系统、权威的经营信息,为企业经营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向经营层提出意见和建议。
㈩ .我们公司的里的利润大。会计怎么才能使利润变小
买些电脑啥的大件,单价在5000以下的。可以直接计入费用,减少利润。这事应该在12月办。1月份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