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会计差错如何判断举例
Ⅰ 重大会计差错与非重大会计差错的区别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
非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小,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下,则认为金额比较小。
Ⅱ 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有哪些
1.会计差错更正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
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分别规定了会计差错的不同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在更正会计差错时必须遵照执行。只有遵从统一的规定,财务会计工作才规范,更正后的信息才符合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2.会计差错更正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
会计差错更正, 往往需要作出新的账务处理来纠正原错账, 新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只有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才能反映错账的来龙去脉,清晰表达调整的思路;才能做到核算准确, 数字可靠;才能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才能使会计报表期间上下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更正会计差错不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采取一些简单的甚至不容允的(如腿色药水更正)更正方法,则会导致账务混乱,是很不利于纠错的。
3.会计差错更正必须具有针对性
会计差错更正首先要认真识别错在哪个会计核算环节,错在哪项会计认定,是哪类差错;将差错识别归类后,就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差错类别,选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一句话,对症下药,问题错在哪里就纠正哪里,从而消除虚技巧
会计差错改错的技巧有哪些?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由于计量记录在经过确认时,会出现很多方面的差错,这些差错主要是分为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差错,其他差错,对于会计差错来说,财务处理的过程主要由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发现时间,我们会把会计差错分为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以及当期发现的会计差错两大类别,二是所属时间,我们会把差错分为当年的会计差错和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两大类别,三是重要性。我们可以把重要性分为重大或是非重大两个不同的方面,对于某项交易事项来说,由于金额所占这类交易事项的10%左右,就可以看成重大差错。所以在进行会计差错可以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我们依据的标准就是会计人员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及时性原则,发现会计差错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第二或是第三个会计标准来说,决定了会计人员应该更正为会计期间的会计科目。差错的归纳与更正是分三种具体情况,一是当期发现的当年会计差错,会计处理方法是立即调整当期会计科目。二是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会计差错,可以按财务处理的方法进行调整,可以直接调整当期会计科目。三是当期发现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在处理时,如果涉及权益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如是不影响损益,调整发现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Ⅲ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中涉及的重大会计差错指什么样的会计差错,在哪些方面有要求
关于会计差错的更正
1.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
、合法和完整。但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会计差错,如抄写差错、
可能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
质及时纠正。本准则中有关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
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关于这部
分会计差错的处理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例如,企业将本年度工
程人员的工资计入了管理费用,则应将计入管理费用的工程人员工资调整计入工程成本。
2.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
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
,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
相关项目。例如,某企业1997年发现1996年管理用设备的折旧费用少提1000元,对于这一非
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少提的1000元折旧费用,计入1997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
折旧的帐面余额。
②重大会计差错,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
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相益,
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例如,某企业于1997年发现1996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
息费用200000元,计入了1996年度的损益。发现该项差错后,企业应调整增加工程成本2000
00元;增加1996年度的利润总额200000元,增加1996年度净利润134000元〔200000×(1-3
3%)〕,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134000元(假如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因素);调整增加应交
税金66000元。该企业应在1997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未分配利润、应交税金、在建工程
等项目的年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
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
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
也应一并调整。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该企业在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中
的利润表,应调整利润表上的上年数各相关项目,即财务费用项目减少200000元,利润总额
增加200000元,净利润增加134000元;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其他会计
报表也按此规定进行调整。如果上述例子中1997年发现的,属于1995年发生的会计差错,则
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在利润表的上年数栏中除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外,不需要作任何调整
;资产负债表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按照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
(1)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
目的影响金额。
3.会计差错更正举例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
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
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例6:ABC公司于1998年5月份发现有一项固定资产在本年度漏提折旧,数额为2000元
。则应于发现时补提,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2)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7:ABC公司在1998年发现1997年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则1998年更正此差
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1500
例8:ABC公司于1998年发现,1997年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年机器设备保险费3000元
,帐上借记了“待摊费用”3000元,贷记了“银行存款”3000元,但在1997年未核销。则1
998年发现时更正此项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 3000
例9:ABC公司1998年发现,1997年从承租单位收到两年度的房屋租金收入20000元,
帐上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预收帐款”20000元,1997年底未作任何调整
分录,则1998年发现时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假设ABC公司房屋租赁收入作为其他
业务收入处理):
借:预收帐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如果帐上原来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则在19
98年发现时,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被抵销了。
例10:ABC公司在1998年12月31日发现,199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管理用设
备价值为8000元的固定资产,在1997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
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1998年12月3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
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8000
贷:管理费用 4000
累计折旧 4000
假设该项差错直到2000年底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
例11:ABC公司1998年发现,公司将1997年1月1日新的投资者投入的,应作为资本的
20000元,记入了资本公积。则更正此项差错的分录应为:
借:资本公积 2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
(3)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12:在1998年ABC公司发现,199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
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1997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所得税会
计处理方法采用递延法,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分析错误的后果
1997年少计折旧费用 150000
少计累计折旧 150000
多计所得税费用(150000×33%) 49500
多计净利润 100500
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50000×33%) 495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10050
斗提法定公益金 5025
(2)帐务处理
①补提析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
②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5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5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75
(3)报表调整
ABC公司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分别按调整前
和调整后的金额列示如下,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
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该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http://kuaiji.kaolong.com/dagang/2007-04-25/856.html
Ⅳ 会计报表报出后的发现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如何处理
1.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
、合法和完整。但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会计差错,如抄写差错、可能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及时纠正。本准则中有关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关于这部分会计差错的处理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例如,企业将本年度工
程人员的工资计入了管理费用,则应将计入管理费用的工程人员工资调整计入工程成本。
2.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例如,某企业1997年发现1996年管理用设备的折旧费用少提1000元,对于这一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少提的1000元折旧费用,计入1997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折旧的帐面余额。
②重大会计差错,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
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相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例如,某企业于1997年发现1996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200000元,计入了1996年度的损益。发现该项差错后,企业应调整增加工程成本200000元;增加1996年度的利润总额200000元,增加1996年度净利134000元〔200000×(1-33%)〕,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134000元(假如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因素);调整增加应交税金66000元。该企业应在1997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未分配利润、应交税金、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年初数。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该企业在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中的利润表,应调整利润表上的上年数各相关项目,即财务费用项目减少200000元,利润总额增加200000元,净利润增加134000元;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其他会计报表也按此规定进行调整。如果上述例子中1997年发现的,属于1995年发生的会计差错,则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在利润表的上年数栏中除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外,不需要作任何调整;资产负债表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按照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
(1)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3.会计差错更正举例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
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例6:ABC公司于1998年5月份发现有一项固定资产在本年度漏提折旧,数额为2000元
。则应于发现时补提,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2)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7:ABC公司在1998年发现1997年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则1998年更正此差
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1500
例8:ABC公司于1998年发现,1997年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年机器设备保险费3000元
,帐上借记了“待摊费用”3000元,贷记了“银行存款”3000元,但在1997年未核销。则1998年发现时更正此项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 3000
例9:ABC公司1998年发现,1997年从承租单位收到两年度的房屋租金收入20000元,
帐上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预收帐款”20000元,1997年底未作任何调整分录,则1998年发现时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假设ABC公司房屋租赁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借:预收帐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如果帐上原来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则在19
98年发现时,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被抵销了。
例10:ABC公司在1998年12月31日发现,199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管理用设
备价值为8000元的固定资产,在1997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1998年12月3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8000
贷:管理费用 4000
累计折旧 4000
假设该项差错直到2000年底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
例11:ABC公司1998年发现,公司将1997年1月1日新的投资者投入的,应作为资本的
20000元,记入了资本公积。则更正此项差错的分录应为:
借:资本公积 2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
(3)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12:在1998年ABC公司发现,199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
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1997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递延法,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分析错误的后果
1997年少计折旧费用 150000,少计累计折旧 150000,多计所得税费用(150000×33%) 49500,多计净利润 100500,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50000×33%) 49500,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10050,斗提法定公益金 5025。
(2)帐务处理
①补提析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
②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5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5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75
(3)报表调整
ABC公司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分别按调整前和调整后的金额列示如下,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该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Ⅳ 什么是重大会计差错如何判断举例说明
重大会计差错那肯定是算错了,比如说这个成本你多写一个0,那就直接乘以10倍,这不是让公司损失很多钱吗?
Ⅵ 关于"会计差错"的现实案例。近期的。求知识库级人物指点。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3个标准来考虑。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三是重要性,可以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即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标准一决定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发现了会计差错立即进行更正处理。标准二、三则决定了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相关科目。
依据上述3个标准,可以形成7种具体的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有同有异。
(1)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立即调整当期相关项目。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的会计报表尚未编制,无论会计差错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目。例如,2001年12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0000元,则发现时应做如下分录,并调整相关项目: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2)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对于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则,可直接调整发现当年的相关科目,而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所以处理方法同(l)。
(3)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涉及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调整发现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涉及损益的与本期利润无关,不涉及损益的也只影响本期期初数,这样处理可及时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符合重要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同时也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A公司2001年9月发现2000年一项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结转到管理用固定资产,金额为600万元,2000年应提折旧100万元,2001年应提折旧75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大会计差错,其中2001年末计提折旧75万元为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两年的差错要求作出调整,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6,0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3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00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67,000
盈余公积一法定公益金 33,500
贷:利润分配一本分配利润 100,500
借:管理费用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4)日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视同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因此更正方法同(1)。
(5)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重大或是非重大)。报告年度是指当年的上一年,由于上一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一年为报告年度。由于该会计差错发生于报告年度,无论是重大差错还是非重大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6)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其处理方法同(5)。因为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属于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这样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7)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对于该类会计差错,由于不是发生在报告年度,故不能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而是将差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发现年度的年初留存收益以及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因此其处理方法同(3)。
Ⅶ 什么是重大会计差错试举一例说明判断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
非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小,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以下,则认为金额比较小。
重大会计差错,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指的是以前年度的,主要可以理解为企业实行的会计政策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在较大的出入
如:按要求应10年折旧的,企业以5年折旧
以前年度按要求应计提跌价准备的,企业未提或多提等!
Ⅷ 什么是重大会计差错请多举些例子。谢谢
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指的是以前年度的,主要可以理解为企业实行的会计政策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在较大的出入
如:按要求应10年折旧的,企业以5年折旧
以前年度按要求应计提跌价准备的,企业未提或多提等!